前不久,来自欧洲的左翼学者,也是希腊的前财政部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教授做客《这就是中国》节目。当时他提出一个观点称,资本主义正在衰退,而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种在政治上更显退步的叫做“技术封建主义”。在本周的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和副院长范勇鹏就此展开演讲与讨论。
讨论资本主义与封建,得先从“封建”这个词开始。大家可能在中学学政治的时候都学过封建、封建主义等等,但是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学明白。特别是很难用我们生活化的语言,去把这个概念给解释清楚,所以我们在讨论资本主义的一些弊端时,先从封建的概念开始说。
张维为表示,如果我们讲封建制度的话,也许一个是狭义的,一个是广义的。从狭义来讲,比方说我们周朝有分封制,土地分给自己的亲戚、分给自己的将领等等,然后开始形成这样的制度。欧洲一直长期是封建社会,整个中世纪,它特点就是人、农民或者农奴是依附于这个土地,没有自由的。但中国应该说,秦汉以来这种制度瓦解了。但是还有一个更泛义的,可能这个土地制度改变了,但很多传统的习惯,我们讲的世袭、裙带、裙带关系,这都属于封建性的一部分。
范勇鹏提到,封建这个概念其实非常有意思。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史有一个非常核心的辩论题目,就是到底是封建好?还是郡县好?封建就是张老师讲的西周的制度,郡县就是秦朝的制度,秦制完全把封建给推翻了。秦朝非常不幸特别短命,所以后世一直争论到底秦制好还是周制好。比如西汉初年认为是要分封,到汉武帝又开始搞一体化,然后到晋朝又开始地方封建势力崛起,到隋唐又开始大一统,一直在不停地反复在摇摆。到宋代到明清,中国还出现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一定程度的放弃,叫“皇权不下县”,所以地方结构就存在着非常根深蒂固的封建结构,地主对农民的这种统治,但是在国家层面上又不完全是封建了,有统一的法律,有统一的政治制度。那么这个概念就一直争论,一直争论到毛主席和郭沫若还有一个辩论。因为当时唐代的柳宗元是站在郡县制一边的,然后清末的章士钊写了一本书,叫《柳文指要》,毛主席看了之后觉得很好,然后就跟郭沫若辩论。还写了一首诗叫“百代皆行秦政法”,就是说郡县制是有它的优势。
但是,封建这个词它跟西方的封建不完全一样,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他提出的 feudalism(封建),就张老师讲到的,从罗马帝国解体之后一直到现代化之前,这个阶段欧洲是封建状态,它不完全一样。这个词是我们大翻译家严复翻译的,严复自己在书里边讲得很生动,他说封建feudalism这个词到底能不能翻译成封建,他拿着笔好几次把笔摔地上,然后在屋子里转圈圈,最后没有办法还是翻译成封建了,所以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但是,中国的传统的封建和欧洲封建其实是有共性的。其实张老师刚才也讲了,它有几个特点:第一,它存在某种大土地,然后通过地租和劳役,而不是说自由的劳动,我拿工资来剥削。第二,它存在人的依附关系。就比如说我是一个农奴,我依附于一个地主,或者我是一个贵族,我依附于我的领主。这种人身依附观,说白了就是人不是自由的,跟我们今天社会上的观念不一样,我走到社会上,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我不依附于任何人。第三个特点是政权的分散,就是中央不能集权,地方形成各种各样的割据的力量,和中央之间是一种契约的关系,一层一层地向下,通过契约来分割这个权力。这三大特点我们一统一就发现中西的封建其实是有共性的。
那么中国从清朝末年,随着中央权力的衰落,中国地方的封建性变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然后加上帝国主义再进入,所以在中共二大的时候,我们在党的纲领里边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口号,这个诊断是非常准确的,并且我们在这个指导之下中国革命成功了,建设也成功了。所以我们中国共产党对封建的认识是正确的。
封建有很多的指向、维度、特征。我们简单来说,可能就是反依附,它首先就是反封建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大家可能一下子就能理解。
张维为提到,我们跟西方学者讨论问题时经常讲,因为欧洲社会,上千年没有真正的自由,到后来一旦你们有了自由就珍惜得不得了,天天在讲自由,因为你们历史上自由太少了。
范勇鹏补充说,西方有一个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叫佩里·安德森。他说我们西方人为什么如此重视自由?他说自由只有当你面对不自由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说欧洲人重视自由,是因为在整个欧洲历史上都存在奴隶制,当你一个自由人作为一个贵族,比如希腊的一个公民,你看着大量的奴隶在为你劳动的时候,你在想我是自由的。
中国早在西周之后,我们就没有这种大规模的奴隶制了,所以中国人没有这种很强烈的,我要讲自由的动机对吧?你看中国历史上的小说,唐代的话本、明清的小说,中国一个读书人,一个农民,一个生意人可以满世界地云游,划着小船沿着京杭运河跑到北京去、跑到南京去,他是自由的,所以中国人反而会觉得自由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中国人讲的自由是更高层次的,就是庄子这种逍遥无所牵挂,这种才叫自由。
我们再说这个封建,因为是讲资本主义现在带有的这种封建性,具体到生活层面,如果这个封建性还存在的话,比如说对于一个国家,对于这个社会,它的危害是什么?
范勇鹏认为,第一个它是反生产力的。马克思讲得很清楚,他说资本主义就是从封建主义里生长出来的。《共产党宣言》里边有一句话,就是因为封建制度的上层建筑容纳不了新的生产力发展了,所以它被“爆破”掉了,被“炸”掉了。马克思有句话说得很精彩,他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时代,蒸汽磨产生的就是资本主义的时代。那么今天之所以西方出现这种新封建化的倾向,恰恰说明它们生产力开始停滞,开始倒退。所以我们如果面对封建势力的回潮,那么首先就要思考它对现代文明,对现代物质生产,对生产力的发展它是有阻碍的,
也就是说,当封建性回潮的时候,它会对整个现代化,现代性会带来破坏。它会对生产力带来严重的桎梏。然后第二点就是封建它带来不公正。马克思在1843年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在封建社会你的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是挂钩的。然后什么叫现代社会?就是我挣多少钱和我作为一个公民,我的权力是不挂钩了,这是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现在西方又开始出现这种重新挂钩的现象,所以这会带来不公正,就是说你从财富到政治权力到个人的地位之间,这个等号又开始出现了,这个在很多社会都在出现这样的现象。
张维为还举例称,比方说男女同工同酬,西方国家一个都没有做到,不管瑞典、丹麦、瑞士都没有做到,这是封建性。不要说日本,韩国那更是这样,可以差别30%到40%的收入,这是严重的封建性。
包括他们女性结婚之后冠夫姓,就是封建的遗留。然后封建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危害,因为它会打破现代化以来好不容易形成的这种现代民族国家,出现各种各样的割据权力之后,中央权力被解构,然后就会导致国家碎片化、世界碎片化,它是不利于全球化的。实际上今天你看美国“小院高墙”,其实就是封建性的体现。
范勇鹏表示,这就是在阻碍全球化的进一步的发展。全球化本身有它的问题,这种大资本对全球的统治,但是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来驯化这样一种全球化,来改造它。如果你这种封建力量起来之后,你干脆不搞全球化了,世界就会碎片化,会带来大量的战争、动荡,包括宗教极端主义的兴起,包括人类的交通,物质交流开始受到阻遏。那么我们今天因为现代化已经带来了很多全球问题,各种传染病、全球犯罪、气候变化,最后世界开始解构,谁来解决这些全球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编辑: | 刘清扬 |
责编: | 傅群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