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年轻生命的逝去,将小米汽车推至舆论风暴的中心。针对小米SU7高速碰撞燃爆事件,4月1日晚间,小米CEO雷军首度公开回应称,“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对此遇难者家属第一时间留言表示:希望其“说到做到”。但这番言论显然止不住网友对这一事件的质疑,甚至有遇难者家属表示自己遭到网暴。
事实上,事故发生后,围绕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区别、智能驾驶发展到什么阶段了,企业宣传是否夸大、“方向盘”到底应该握在谁手中的探讨和反思,是有必要的。但理性质疑背后,也有一些别的声音传出,比如有拷问企业技术的,为什么会发生自燃?并由此上升到对整个智驾产业的反对;有质疑小米回应的,认为不及时、太冷漠,雷军回应后,又指责其公关味太浓。甚至还有人针对遇难者,大谈所谓的对“女司机”的刻板印象,并对其驾驶状况进行无中生有的猜测;更有甚者,还网暴遇难者家属,编造其“想多讹钱”的阴谋论。
舆论的声音应该是促进真相的发掘,而不是消费事件的任意一方。不管怎么说,这首先都是一场交通事故,逝去的三条人命,不论是逝者家属还是车企本身,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目前,专案组已介入调查,在等待真相水落石出时,舆论关切更应在调查程序的监督上发力,而不是因一次事故对整个行业进行否定,更不能基于个人臆测攻击死者家属。而对于事故中“车门是否自动锁死”“电池为何爆燃”等关键性质疑,本质上还是需要权威的专业机构通过现场勘察、数据调取、技术鉴定来解答。更何况,交通事故的复杂性远超个体因素,道路、天气、突发状况都可能成为变量。只有以严谨权威的调查,给真相以时间,给生命以尊严,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因为真相远比情绪更重要。
编辑: | 唐熙 |
责编: | 方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