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席卷全球的今天,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本期《海外路路通》节目特邀惠灵顿(中国)首席总校长Julian Jeffrey、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校长周淑群,以及惠灵顿教育研究院(中国分院)学校服务总监Jeremy Birk,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惠灵顿(中国)旗下学校中的创新应用与双语教育实践。
⎋惠灵顿(中国)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培养未来人才?
⎋揭秘!上海惠立首届毕业生斩获全球顶尖大学offer
⎋怎样做好升学规划?
点击观看直播回放⬇️
海外路路通|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培养怎样的人才才能跑赢AI?
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的强大工具
惠灵顿(中国)与英国惠灵顿公学有着紧密的合作,于2011年在中国创立了第一所学校。集团秉持“惠贤育能,立德树人”的理念,已在中国四个城市开设了六所惠灵顿和惠立学校,提供国际化全人教育。
当 AI 时代浪潮奔涌而至,国际化全人教育又该如何破局?Julian Jeffrey开门见山地指出,“在过去的五年里,人工智能已经席卷了各个领域,这对我们学校层面来说是一个独特的挑战。”
事实上,惠灵顿(中国)已经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实践,特别是在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AI技术的应用,使得孩子们不仅能从老师那里获取资源,还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得到即时反馈。
学校特别注重把握技术应用的“度”,让学生在“既不太难,也不太容易”的舒适区中稳步提升。Julian强调:“这需要教师负责任地运用技术,校长和教学领导团队持续跟进,同时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
对于低年级学生,学校也特别注重帮助他们逐步理解技术运作原理,培养与科技共处的能力。
惠灵顿教育研究院:连接传统与创新的桥梁
作为惠灵顿(中国)内部的研究与创新部门,教育研究院承担着持续关注教育领域、找出最有前景的教育创新,并将这些创新整合到学校和课堂实践中的重任。
Jeremy介绍说,教育研究院象征着几层意义。
首先,它象征着传统教育与现代创新实践之间的连接。
其次,就像它的英文名字'Bridge'一样,象征着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桥梁。惠灵顿(中国)能够从全球招募教师,融合东西方最佳的教育实践,这也正是学校对学生的期望——成为跨文化的“桥梁”建设者。
教育研究院还象征着家校、社区乃至企业之间的多元合作。这种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学校教育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双语教育:从浸润到母语水平的跨越
作为惠灵顿(中国)旗下的双语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的现代民办学校。在人工智能冲击下,如何兼顾中西方知识、文化和语言的浸润式学习?周淑群校长分享了学校的独特实践。
周校长介绍说,学校设计了进阶式双语课程,并设立了很高的目标,那就是让每位学生在初中毕业时,中英文都能达到母语水平。
这一目标已通过多项标化测试得到验证。惠立学校的学生在IGCSE(国际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的英文测试中表现优异,A和A*的比例高达70%-80%。更令人瞩目的是,四分之三的学生还参加了英文文学学科的测试,80%以上获得了A和A*的成绩。
周校长强调,双语能力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用英文撰写研究论文,语言不再成为学术发展的障碍。
首届毕业生:个性化发展的丰硕成果
今年上海惠立学校首届毕业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虽然申请季尚未结束,但47名创校生已经获得了250多份录取通知书,其中60%来自美国院校,19%来自英国,还包括其它地区的顶尖学府。
“我们有通常所说的第一梯队的学校,哈耶普斯麻,有美国的藤校;英国方面G5的也有四个大学。”周校长自豪地介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生并非单纯追求学校排名,而是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志向做出选择。学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
五年规划:从兴趣探索到梦想实现
上海惠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化的升学指导体系。大学升学团队从学生八年级就开始着手准备,用五年时间帮助学生发掘兴趣、调研专业和学校、体验不同行业。
在申请阶段,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夏校选择、文书修改等各个环节。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周校长动情地说,“当看到这些学生经过这些探索和努力,最终拿到录取通知那一刻的时候,你就会觉得非常激动。”这种长期、系统的规划,正是惠立学生能够获得理想录取结果的关键。
全球网络:资源共享与最佳实践
惠灵顿(中国)依托集团全球教学网络,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学校分布在印度、泰国,很快还将拓展至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形成了庞大的教育网络。
教师可以在不同校区之间交流,分享最佳实践,保持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Julian Jeffrey介绍,“许多资深教师会去英国惠灵顿公学交流,学习其精神、价值观和高标准,并将其带回中国融入团队。”从员工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
目前集团内部运行着25个跨国教育项目,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国际化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机会。这种全球联动不仅丰富了教育资源,也为学生创造了独特的国际体验。
教育节:跨界交流的创新平台
惠灵顿一年一度举办的“教育节”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创新项目。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会议的局限,以更开放的形式促进跨界交流。
这个年度活动汇聚了来自教育前沿领域的业内人士、思想领袖、创新实践者,共同探讨教育的未来。
有别于专业性的教师会议,教育节采用更轻松活泼的形式,鼓励多元视角的碰撞。这一创新平台体现了惠灵顿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推动了更广泛的教育对话。
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
惠灵顿(中国)的教育实践展示了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持下,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双语浸润,培养真正的跨文化能力;借助全球网络,共享最佳教育资源。
这种开放、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或许正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惠灵顿(中国)以科技为翼
以跨文化为桥
铺就学生通向全球的成长之路
唯有精准规划
持续创新
才能让教育的种子绽放无限可能
编辑: | 张馨元 |
责编: | 袁宏云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