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许多新词,“具身智能”就是其中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将其与量子科技、6G等相并列,要求“培育壮大”这一未来产业。
“具身智能”到底是什么“黑科技”?和我们的工作、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其实早在1950年,“AI之父”图灵就提出了“具身智能”这一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两大前沿技术结合,让机器人拥有“大脑”,可以像人一样去感知、学习,与环境动态交互。
随着技术迭代升级,特别是ChatGPT、DeepSeek等模型问世后,机器人的“身体”和“大脑”结合得更为紧密。在汽车制造工厂,机器人可以精确完成零部件的组装;在物流行业,智能仓储和配送机器人的加盟,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在医疗领域,康复机器人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具身智能正从理想照进现实。
瞄准智能经济的广阔前景,多地已经开始积极布局。
比如深圳,3月3日出炉的具身智能机器人“18条”还热气腾腾,提出了开展机器人AI芯片攻关、构建具身智能基座及垂直领域大模型等重点任务。2天后,“春晚机器人”的“娘家”宇树科技在深圳“落子”。
北京也发布了行动计划,要求到2027年,围绕具身大小脑模型、芯片等方面,突破不少于100项关键技术。
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双高地”,上海早在2023年,就已明确将具身智能作为重点攻关的方向。以“应用牵引、场景驱动”为导向,持续推进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大模型等技术攻关。
有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规模,将分别增长至1052.6亿元、1413.8亿元、861亿元。
下个月,人形机器人就将出现在马拉松的赛道上,和人类一较高下。而在具身智能这条产业细分赛道上,业内认为,中国是最有希望领跑全球的。技术进化、强链补链、应用拓展……一个个难关,都需要我们去加速突破、全力冲刺。
编辑: | 黄涛 |
责编: | 宋懿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