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春晚,由16台宇树人形机器人参与表演的秧歌舞《秧Bot》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作为新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来将大力发展包括智能机器人等在内的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人形机器人,正是具身智能的关键载体,智能机器人的高阶形态。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25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将突破2350亿美元,其中具备高级智能和自主性的机器人将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看看新闻小据场通过数据库检索,整理了最近10年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数据, 以一窥中国及世界各国在人形机器人这条赛道上的发展态势。
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持续攀升,中国领跑全球
专利申请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和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开幕式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截至2024年7月,中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过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三分之二,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化经验,为其在人形机器人这一前沿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利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在2014年至2024年期间,全球共累计12700余件人形机器人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其中9198件来自中国,占比超过七成。美国793件位列第二,其次是日本、韩国、欧洲各国及印度。人民网研究院《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显示,人形机器人全球专利申请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00年以前的技术萌芽阶段以日本专利为主。2000年至2014年进入缓慢发展阶段,中国、美国、韩国及欧洲各国相继入局,早期主导申请的日本则大幅下降。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一。2015年至2017年,众多新申请人涌入人形机器人领域,使得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并与其他国家快速拉开差距。2018年至今,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年均申请数量保持高位增长,此期间仍以中国专利为主。过去的2023年及2024年,中国专利申请均超过千件。
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百家争鸣”
通过整理专利地区分布来看,2020年至2025年间,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申请人形机器人专利数量最多,依次为986件、544件、540件、438件和421件。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高度依赖于区域高端制造业的基础,尤其是机器人产业的整体实力。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凭借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三大高地,同时也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域。
在这三大区域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产业实力尤为突出。这些城市不仅拥有强大的高端制造业基础,还集聚了众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研究平台以及创新型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占据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过去5年间,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深圳优必选科技、北京理工大学、杭州之江实验室、上海傅利叶智能等企业、高校及机构,均位于上述区域内。
上海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中的地位尤为显著。截至2024年底,全国人形机器人企业已有近百家,具备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超过25家,其中约一半集中在上海。以张江机器人谷为依托,上海汇集了产业链的关键要素,并集聚了如ABB、傅利叶智能、智元机器人、微创医疗机器人、开普勒机器人等一批机器人龙头企业。
从专利集中度来看,随着国家多个部门发布一系列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政策文件,促使更多参与者在该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我国的专利集中度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并在2016年之后保持在10%的水平上下波动。相较于日本80%左右专利集中度,美国、欧洲、韩国等国家和地区50%左右的专利集中度水平,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发展活力强劲。
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蛇年春晚之后,宇树科技在线上平台正式开启了Unitree H1和G1两款人形机器人的预售。这两款机器人一上架便成了“香饽饽”,没多久就售罄。在此次预售中,H1机器人以65万元的售价亮相,预计交货周期为60天。尽管价格高昂,但其卓越的性能和前沿的科技吸引力依然吸引了众多高端消费者的目光。此次预售的火热程度进一步印证了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高端消费领域,消费者对智能化、科技感强的产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购买意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优化,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进一步拓展至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消费群体。
根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的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3亿元,较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这一快速增长趋势将持续扩大,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0亿元,占据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总量的32.7%,稳居世界第一。
人形机器人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其发展不仅代表了科技前沿的突破,更预示着一场全新的产业变革。从技术专利数据来看,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已在这一领域率先展开大规模前瞻性布局,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这些专利涵盖了人工智能、运动控制、感知交互等核心技术,为中国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超前布局不仅展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眼光,也为迎接新一轮技术浪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望推动中国在全球高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参考资料:
徐程浩、王耀南、莫洋、朱青《人形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
人民网研究院《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
张扬《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超车机遇》
看看新闻《上海:竞逐“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跑”》
编辑: | 傅姗姗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