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五届常会,投票决定将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提名的送王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中国第一个,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成功的项目。
你了解送王船吗?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的禳灾祈安仪式,既有共性,又有地方性。在闽南,大多每三或四年在秋季东北季风起时举行;在马六甲,则多在农历闰年于旱季择吉日举行。仪式活动历时数日,或长达数月。
送王船植根于滨海社区共同崇祀“代天巡狩王爷”(简称“王爷”)的民间信俗。当地民众认为,王爷受上天委派定期赴人间各地巡查,拯疾扶危,御灾捍患;而海上罹难者的亡魂(尊称为“好兄弟”)四处漂泊,无所归依。因而,人们定期举行迎王、送王仪式,迎请王爷巡狩社区四境,带走“好兄弟”。
届时,人们在海边、滩地迎请王爷至宫庙或祠堂,用供品祭祀王爷;竖起灯篙召唤“好兄弟”,普度“好兄弟”。送王时,人们请王爷登上事先精心制备的王船(木质或纸质的船模),民众以各种艺阵开道,簇拥着王爷巡查社区四境,一路召请“好兄弟”登上王船,随王爷一同出海远行,继续代天巡狩的使命,济黎民百姓,保四方平安。因此,该项目被当地社区民众称为“做好事”。
本次申遗有些特别,由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请,名称为“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属于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类别。思明厦港沙坡尾作为全市申报的重点社区,写进申报文本。
这与送王船的,地理位置和分布范围有关。
送王船于15-17世纪在中国闽南地区形成,随着“下南洋”移民和海上贸易逐步传播到东南亚地区。目前,该遗产项目主要分布于中国福建南部的厦门湾和泉州湾的沿海地区,以及马来西亚马六甲州的华人聚居区,相关实践也见于中国台湾南部的沿海社区。此外,迁徙到中国沿海其他地区的闽南人后裔,也会在送王船仪式活动期间回到故乡参与当地的相关实践。中国福建厦门市和马来西亚马六甲市为集中传承区域。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基础,该项目是构建,厦门和海外民心相通的一个平台。
送王船联合申报,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城市厦门,与沿线重点城市马六甲文化间的对话。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见证,是以非遗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
联合申遗探索出“跨国联合申遗的厦门案例”,就像教科文组织非遗的审查机构呈交委员会的报告所认为的,该遗产的列入将成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例子,以及他们在跨界保护努力领域的共同关切和责任。
送王船,有什么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该遗产项目,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追求和谐的理念,也加强了人与海洋之间的可持续联系,为推动当下多元社会,尤其是移民社区(包括移出和移入)的团结友爱、社会安定、生态文明的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
送王船的持续性实践唤起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贯穿着人们对生死问题的理解,而集体行动有助于减缓海难等突发事故给社区民众造成的心理震荡,具有重建社区联系和提供精神慰藉的作用。民众相信“做好事”会得到上天的护佑,而扬正气的价值取向客观上起到了规范社区成员行为方式,强化集体共同调适灾难性记忆的社会功能。相关社区民众通过特定文化空间中的集体仪式活动,促进了社区文化认同和社会和睦。
送王船承载着相关社区有关自然和宇宙知识,如观察气象、潮汐、洋流、风候、牵星图等海洋知识和航海技术,也是海上捕捞、养殖和海上贸易等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还融合体现了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口头传统等文化表现形式的当代传承,见证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送王船有其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其所承载的传统知识和民间智慧丰富了当前社区的生活世界,贯穿着有关风险和灾难的持续性反思。在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的进程中,该遗产项目仍具有增强人们风险防范意识和灾难管理的作用,同时有助于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送王船的跨国度传播和跨文化融合,在人口移徙和海上贸易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密切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促进了群体之间、社区之间、族群之间的长期互动与和平共处,为中马两国的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提供了认同感和持续感。
回顾联合申遗之路,历程艰辛但意义重大,凝聚着许多非遗人的智慧力量。
2011年5月
由厦门市申报的“闽台送王船”成功入选中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3年
“王舡大游行”入选马来西亚非遗名册。
2015年7月起
由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与马来西亚侨生公会总会共同倡议推动送王船联合申遗,并广泛开展社区和宫庙间的民间交流。
2019年3月
中马两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请材料。
2020年11月
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秘书处将中马联合提名的送王船审查通过的报告呈报委员会委员。
2020年12月
第十五届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投票决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遗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传承发展还任重道远。
列入名录后,中马两国将成立“双边工作委员会”,建立联合保护共同协作机制,支持“中马送王船协同保护工作组”实施《送王船联合保护行动计划(2021-2026年)》,向委员会提交定期报告,履行进一步保护该遗产项目的承诺。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马关于联合保努力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协议》签署,全方位开展国际间非遗领域的合作,让文化遗产成为实现人类持久和平的对话资源。
(编辑:殷滋)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