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地跨青吴嘉的《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正式印发。
作为国内在“双碳”领域的首部跨区域规划,一年多来,它如何为示范区擦亮生态底色?标准谁来定、职责如何分、企业怎么做,在实施过程中又有哪些实际难题待解?
氢能公交成本高昂 低碳出行面临难题
浙江嘉善,西塘汽车站车流如梭,角落处正停泊充电的氢能巴士格外显眼。
从2019年开通以来至今,氢能源公交路线累计发班1.298万次,运送旅客14.9万人次。尽管乘客需求日益旺盛,但4年来,氢能源巴士班次却并没有增加。
嘉兴市善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务分公司副经理蔡叶华和记者坦言,未来如果要投入氢能源车辆,希望政府资金支持,因为成本实在太高。
数据显示,目前示范区超半数碳排放来自于建筑和交通。
作为实现近零碳目标的主要应用场景,公共交通承担减排重任,但落到实际操作层面,难处不少。
一辆氢能燃料巴士的购置成本近150万,是普通巴士的一倍之多。如何权衡减排目标与经济效益,是规划落地的一大难题。
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首席科学家郭茹认为,近零碳相对来讲是更加动态的,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主体,都需要去重新认识,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能有什么样的一个贡献。
绿色建筑标准尚缺 企业难获经济收益
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翔告诉记者,如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企业减排的碳,转化为一些经济效益,实现一个在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匹配和平衡。
开发推广层面,三地标准不统一、智能程度有高低,企业需要打通供应商、应用系统之间的技术壁垒。
到了用户侧,碳减排量如何转换成企业的经济收益,为研发投入买单,尚无相关标准。
宝业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夏峰坦言,目前很多业内企业,只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扎根得比较深,但是围绕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系统化集成的专业程度还是有点欠缺。
缺标准、少经验、集成差,是目前绿色建筑企业的通病。这一国内刚起步十余年的行业,如何高效地为近零碳目标服务,任重道远。
在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首席科学家郭茹看来,在绿色建筑行业,很多技术不是没有,已经是存在那里了。
但是如何去把它系统集成、组合、优化,从而能够因地制宜地满足不同尺度的、不同功能需求的建筑要求,是目前近零碳目标的难点之一。
近零碳未来长啥样 微缩模型揭晓答案
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由同济大学牵头长三角多家高校联合设立,二期项目10月刚刚竣工。
这里围绕近零碳规划搭平台、拉合作,已成为示范区政产学研的联合科创平台。
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柳剑雄告诉记者,他们联合了12个高校学院一起来协作,让研究院从传统在实验室的研究,走到了一个社会的开放平台。
屋顶光伏、生物质能、地源热泵,这里展示着多项绿色低碳技术集成,但柳院长坦言,这个“介绍人”不好当。
高校老师和企业需求不一,所以企业不断根据社会需要提出需求,而老师根据前端科技成果,向社会、向市场去靠拢,磨合过程并不简单。
在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首席科学家郭茹看来,近零碳虽然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但是已经在各个场景得到了很多的应用实践。
未来如果想要进一步推进,可能需要从政府角度,推出解决企业对成本后顾之忧的这些政策,才能更好去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质性落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骋 张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