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连续开16个小时的车是怎样的体验?
“眼睛睁开就开始开,直到开不动了再停。”
“困了就嚼槟榔,我们这一行都吃槟榔。”
“晚上两点半睡,早上七点起来。”
这些都是网约车司机的真实感受。如此超长时间“待机”,睡眠严重不足,这样的驾驶状态之下,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去年11月,市民许先生搭乘网约车出行。驾驶途中,司机直接撞向了街边一辆正常停靠的车辆,车内瞬间产生了焦糊味。下车查看时,许先生发现这辆网约车的引擎盖已经被撞变形,车子也一直在冒烟。许先生感到十分后怕:“如果司机是睁着眼睛开车,一定会看到这里有一辆停着的车,不可能撞上去的。我认为他一定是睡着了。”
疲劳驾驶,是马路上的“隐形杀手”。然而,如今在网约车行业,“熬时间”几乎已经成为了从业者的共识。不少司机表示“没有一个专职做网约车的司机不是疲劳驾驶的”。
我们不禁要问:“网约车司机为何非得如此辛苦?”
为了弄清楚网约车司机疲劳驾驶背后的原因,今年1月,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以应聘司机的名义注册了某招聘网站。不到一分钟,就有数十家租车公司发来招聘的私信。记者随机选取了其中的几家进行了面试。
其中一家租车公司表示,由于从2023年9月20日起,上海已经暂停受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核发业务,因此目前驾驶员主要依靠租赁有证的车来进行营运。租金根据车型不同,每个月在6000元到8000元不等。照此计算,司机每休息一天,就相当于白白损失两百多元。
另一家租车公司则给记者推荐了所谓的“上班模式”,也就是不交租车费,只要交2000元押金即可提车。公司根据跑单的流水情况和驾驶员分账。在第三家租车公司,工作人员推荐了另一种“上班模式”,同样不用交租车费,每天只要完成保底600元的流水,公司从中抽成。
虽然租车模式不尽相同,但背后的逻辑是相似的。它要求司机首先把当天的成本跑完,然后才是为自己挣钱。在租车公司工作人员的描述中,司机合理规划时间,每天开满十小时就一定能挣到钱,“每小时流水60元是几乎人人都能达到的水平”。
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记者来到一家充电站,以想入行为由,咨询了几位网约车司机。一位司机直言:“新手每天16小时,不一定能跑到八千元的月收入,我们这些老手一个月也只能挣五千块。”
司机师傅们表示,如果想攒一些积蓄,唯一的出路就是拉长出车时间。一位来自安徽的司机告诉记者,自己的车租平均到每天是240元,加上充电支出,每天的成本就是300多元;再加上吃饭租房的费用一百多元,每天支出至少在四五百元。另一位司机则表示,每天要跑够8小时,才能“跑出成本”。
作为研究“互联网+交通”最活跃的学者之一,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长期关注网约车行业。他表示,根据自己的调研数据,司机们所说的情况属实:“目前上海网约车司机的小时流水大概在40到45元左右。租车公司埋的一些‘坑’加上平台的一些不合理规则,又加剧了这种‘卷’,使得司机收入确实和网约车市场刚刚兴盛时期相差甚远。”
在上海网约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背景之下,租车公司宣称的美好“钱”景与驾驶员们苦不堪言的“吐槽”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另一方面,租车公司工作人员和网约车司机对记者表示,某网约车平台的“口碑值”评分会影响司机的接单质量。由于外地户籍的司机没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也就是俗称的“人证”,因此他们不属于合规司机,“口碑值”评分低于合规的“双证”司机,在系统派单时会比较吃亏,这也导致他们的收入低于预期。
为了争夺客源,近期各大网约车平台又相继推出了“拼车”“特惠车”“一口价”等模式。有司机表示,“28公里的单子才47元流水”,“不开‘特惠’根本就拉不到单子,因为乘客肯定想打‘特惠’,不想打原价车”。平台之间以更大的优惠力度争抢市场份额,消费者确实从中得到了实惠;但另一方面,网约车司机的生存压力也进一步增加了。
究其原因,消费者支付的打车费虽然减少了,但平台的提成并没有相对应地降低。长期关注网约车司机生存状况的律师谢佩之认为,平台这种做法其实是“把‘羊毛’薅到了司机的身上,这样就无形之中将矛盾转移到了乘客与司机之间”。
当然,为了防范疲劳驾驶,网约车平台的确推出了一些方案。例如,司机服务时长达到四小时以后,平台会强制休息二十分钟;当天计费时长达到十小时,平台会强制司机休息六小时。然而实际情况是,一名司机往往同时注册几个平台,这样就可以利用某个平台强制休息的“空窗期”,在别的平台继续接单。
安全驾驶的责任本应由租车公司、叫车平台和司机三方共同承担,但实际操作中,司机却被迫承担了最大的压力。而由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最终的人身伤害风险只能由网约车司机和乘客分担。顾大松认为,平台和主管部门的监管系统之间应打通信息壁垒,形成合作机制,及时关注司机的工作状态,保障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距离上一次修订已时隔13年,相关内容已经严重滞后,呼吁将对网络预约出租车的管理也纳入其中,在合规监管上,标准统一;在运营模式上,营运主体与驾驶员要实现利益挂钩,共同承担;在运价机制上也要有所创新,将无序竞争归于良性,推进出租汽车业态融合发展。
编辑: | 王抒灵 |
视频编辑: | 朱玲敏 |
责编: | 陈瑞霖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