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阡陌藏珍宝,半壁江山在申城。”清朝的一首竹枝词曾这样写道。上海的民间收藏曾占中国半壁江山,收藏人数众多,种类丰富,出现了很多民间收藏家,不乏收藏大家。然而,这样的民间收藏在上海渐渐势微,市政协委员、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吴榕美建议,尽快建立上海民间收藏展示馆,保护流散在民间的城市档案。
“民间博物馆急剧萎缩,海派收藏资源正在流失和消亡。”她说,海派收藏资源有的迁移外地,比如余榴梁的“钱币”、赵祖武“古床”等,还有更多的民间收藏博物馆关门了。目前,尚能对外开放的不足30家。“馆主的离世是一大因素。”这些民间博物馆的馆主大多年纪大,还有不少馆主已离世,比如雨花石收藏家杜宝君、戏服收藏家包畹蓉等,“展览场地严重不足,绝大部分都办在收藏者家里,无法正常对外开放。”另外,民间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机构,由于没有经费支撑,馆主自己出资运行,无法持久。
吴榕美说,上海的民间博物馆微小而分散,无法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扶助与补贴。上世纪90年代,多伦路重新修缮并被定位为文化街,当时的虹口区政府以十分优惠的条件陆续吸引了包括筷子博物馆在内的四五家民办博物馆入驻。在筷子博物馆的左边,曾是一家钟表馆,而它的右边,则是一个收纳了众多老上海旧器物的小型家庭博物馆。最鼎盛时,曾有金泉古钱币博物馆、南京钟博物馆、文风奇石藏馆、藏书票馆、集报馆、毛泽东像章馆等10多家。但现在,除了蓝翔的筷子收藏馆,其他几家民办博物馆早已“关门大吉”。连年上涨的租金,令这些私人博物馆难以为继。
“目前,上海世博会还有一些场馆处于空关状态,是否能调拨一处空关或正在物色内容的场馆,建成上海民间收藏展示馆?”吴榕美说,在有标识性的地方建上海民间收藏展示馆,可接纳上海民间收藏家的藏品捐赠或无偿陈列,避免很多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具有海派印记又尚未达到文物等级的主题性藏品流散或被遗弃,“保护一段历史文脉,也是保存许多普通市民毕生的心血。”
她说,新建的上海民间收藏展示馆,可委托上海市收藏协会运营管理,免费向公众开放。运营方每年策划和安排博物馆年度展览,举办专题讲座和活动,让上海市民从民间收藏中了解品味城市进程中生活的变化。展示馆场馆设施产权属于国家,除了基础的维护修缮,年度基本的维护经费可由财政拨付,其他运营费用由上海收藏协会利用社会资源筹措。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