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机密文件,又双叒叕被泄露了!
听到这个新闻,我一点不惊讶,倒是有点“习以为常”的感觉,因为这十多年来,美国的“泄密”事件发生得太频繁了。
不过,有个问题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那就是为什么美国盛产“泄密者”呢?
“泄密”的美国年轻人
第一个著名的“泄密”者,是前陆军情报分析师曼宁。2010年,23岁的她在伊拉克服役期间,向维基解密泄露了近75万份机密文件,包括战场报告、战场图像和外交电报等等。其中的一个“屠杀”视频,在全球引发了轩然大波。一架美军直升机肆无忌惮地向平民和记者开火,完了美军还自我吹嘘说“干得漂亮”。
第二个“吹哨人”,大家比较熟悉,是美国国安局承包商的前雇员斯诺登。2013年,29岁的他将“棱镜”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
第三个,是(当时)25岁的维纳,她曾是美国国安局承包商的一个翻译。2016年,她向媒体爆料,内容涉及美国对俄罗斯“干预”大选的怀疑和调查。
第四个就是这几天的头条人物,21岁的空军国民警卫队队员特谢拉。他在聊天群里,散布了大约100页的机密文件,包括俄乌冲突的相关情报,以及美国对韩国、以色列、乌克兰的窃听行动等。
美国为啥成了泄密“重灾区”?
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美国手里的“秘密”实在是太多了。
而这个“多”,又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美国获取的秘密“多”!全球范围内,美国的情报机构最多,外包规模最大,监听范围最广,收集的信息包罗万象。
我给大家简单说几个数据!
美国国安局(NSA)30天内就能远程窃取970亿封邮件和1240亿条电话数据。2021年一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对民众的电子数据进行340万次的搜查。2008年到2021年,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ICE)花了28亿美金,监视了75%的美国人。
总而言之一句话,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盟友还是“对手”,美国的信息收集无孔不入。
美国记者巴顿·格尔曼在《美国黑镜》一书中写道:“没有可避难之地,没有可安息之所,美国政府不会接受任何地方处于其监控视野之外。”
而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手里的“秘密”越多,“保守”的难度就越大。
“多”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被定义为“机密”的文件太多了。
有些秘密当然值得保守,例如如何制造化学武器,而另一些“秘密”就未必了。
在文件分类的时候,工作人员总是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心态,因为过度保密没什么后果,而保密不到位则有可能丢了工作。
所以,美国每年会把5000多万份文件标记为机密(confidential)、秘密(secret)和绝密(top secret)这三个等级。
举个极端的例子,在曼宁泄露的文件当中,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的婚礼仪式,都被列为“机密”信息 (confidential)。
耶鲁大学教授、前五角大楼特别顾问海瑟薇认为,这5000万份文件当中,只有5%—10%是真正的机密。
前新泽西州州长、9·11调查委员会主席汤姆·基恩则表示,“他读到的文件中,有四分之三根本算不上机密。”
我觉得,其实保密工作的一个难点就在于,确定秘密的范围,以及保守的时间。像美国这样,机密内容无限多,保守时间又很长,泄露可能性自然会变大。
第二个原因,就是美国的情报共享系统。
21世纪以来,美国情报系统经历了两次重大“打击”。一个是9·11,美国情报系统和执法机构没能事先“串连线索”,阻止悲剧的发生。另一个则是关于伊拉克的错误情报,让美国在全世界面前颜面扫地。
这两个“打击”,促使美国开始了情报共享改革。
2004年,美国设立了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它作为美国情报界的统领部门,监督、协调所有的情报机构,其一大作用就是强化情报共享与情报融合。
所以,能够接触到美国机密文件的人,其实是非常多的。
根据国家情报总监2017年发布的《安全许可决定》(Security Clearance Determinations),这是我能找到的最新的一份。那么根据这份文件,截至17年10月,超过280万人拥有安全许可,超过160万人可以访问机密或秘密信息,近120万人可以访问绝密信息。
我觉得,既然有100多万人能接触机密信息,那“泄密”也就是迟早的事儿了。
有意思的是,每次“泄密”之后,美国官员都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吸取教训,采取防护措施!这一次呢也一样,五角大楼宣布要对国防部的安全计划、政策和程序进行“全面审查”。
只不过,事实一再证明,这些所谓的“措施”没什么大用!
第三个原因,是美国年轻人的动机问题。
“泄密者”有一个共性,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
我看到有美媒分析说,因为IT技术很依赖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呢,又比较缺乏“忠诚度”。
我觉得这种分析实在是有点“避重就轻”!这是“忠诚度”的问题吗?曼宁说,“泄密”就是为了抗议,因为她被美国的丑闻和阴谋所震惊。斯诺登也差不多,“泄密”是为了反抗美国的内政外交,因为他在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侵犯全球民众隐私。
可以想象,这些年轻人从小接受“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可长大后却发现一切与所学的大相径庭,自己的国家滥杀无辜,肆意监控,于是一怒之下,选择将事实“公之于众”。
当然,这一次“泄密”的特谢拉的动机是比较“幼稚”的,他主要是为了向群友们“证明”或者说“炫耀”一下自己。但这种新型“泄密”给美国政府带来了更大的管理难题,包括如何进行背景审查,如何追踪泄密等等。
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发现对于这一次的“泄密”事件,不少媒体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有的媒体认为,这是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泄密”,将招致国际社会的严厉批评。也有媒体认为,这事儿根本不严重,天塌不下来。美国监听韩国,以色列等盟友,这是新闻吗?这些国家难道之前不知道吗?美国监视乌克兰又怎么样呢?这不正说明华盛顿对基辅的关注吗?
这次泄密事件严不严重,我觉得并不是核心问题。真正重要的,是美国要如何重塑自己一次次坍塌的国际形象,如何赢回对手、盟友以及国际社会的信任。治标,更要治本。大家怎么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