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港沿镇园艺村,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小院里种几棵黄杨树。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习惯成自然的小举动,现在却成了全村致富的“法宝”。
2001年,村里园艺场场长施鹤生偶然发现,市场上做过造型的黄杨树身价不菲。同样年份的黄杨,普通树的价格,往往只有造型树的十分之一。他想,既然村里家家户户种黄杨,也许这是个商机。于是老施一口气包下近10亩土地专门种造型黄杨,还主动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周边的村民,鼓励他们一起种树。
住在隔壁的林德家,是施鹤生的“学员”。老林告诉记者,做造型树得耐得住性子,因为要把造型做好,短则两三年,多则需要五六年的时间。他做的造型树,直到2010年才开始卖到钱。有的 1000块一棵,便宜点的800元、600元一棵。不过在老林看来,只要能卖钱,心里就感到很高兴,造型树也越做越开心。
在老施的带领下,如今园艺村790户民中,有685户种植黄杨,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10年以上树龄的黄杨就有数万株。这两年造型黄杨树平均每棵的价格可达数千元,有些树龄长、造型优美的还能卖到5、6万,整个村造型黄杨的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杨村"。老施感慨地说:“独木不成林呀,搞的人多了,就有知名度了,有知名度了客户买家都进来了,我一个人发财不算富,大家发财才算富。”
同样有头脑、有眼光的带头人,还有崇明新村乡新乐村的村支书李庆忠。这两天,他正忙着指导农户们,学习怎么用环保的绿肥,代替化肥。
李庆忠在2014年时流转了村里的200多亩土地,种水稻,搞家庭农场,不过投资了将近40万元,忙活了一年,利润却只有2万多元。这让李庆忠一度有些沮丧,他去市区做了一番调查,发现一些有机、优质的农产品在市区很有销路。第二年李庆忠立刻转变思路,引进优质水稻品种,而且大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来提高大米的口感和品质。新米推出市场后,果然供不应求,当年种稻米的收入就有近20万。
销路打开了,李庆忠又动员其他村民一起承包土地,形成规模效应。现在,只要附近有新农户承包了土地种水稻,李庆忠都会在选种、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出谋划策,传授要领。
如今,新村乡已经成立了64个家庭农场,全乡92%的土地都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集约化管理。此外,乡里还引进了稻谷储存恒温仓库和大米的加工和销售企业,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打响新村大米的品牌,帮助农户进一步增收。数据显示,去年6000亩的优质稻,农民的直接增收达到600多万元,并计划今后3年,将继续要培育1万亩的优质稻基地,为农民增收1000万元。
目前,崇明正在积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乡村致富带头人,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地优化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的附加价值。而区农委还将在科技兴农项目上给予支持,进一步帮助乡村致富项目的成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刘岚 编辑:朱永斌)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