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以来,此前以“利率高地”著称的中小银行,纷纷开始降息,不少银行还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也就是长期的定存利率,反而没有短期的定存利率高,为什么会这样,来看记者的调查。
本月,平安银行的3年期存款利率一口气降了40个基点,来到1.65%,跌破2%,这个数字通常被认为是影响居民储蓄和消费行为的重要“分水岭”。
本月以来,中小规模银行迎来一波降息潮,降幅多数在10个基点,城商行和民营银行的三年期利率,依然维持在2%以上。相比之下,四大行的存款利率依然稳健,以工行为例,去年10月整体下调后到现在,5000元以上3年期定存的利率一直维持在1.9%。业内认为,大行不缺放贷项目,可以稳定获得存贷款息差来实现盈利,而中小规模银行则要根据业务情况来调整利率。
东北证券上海证券研究咨询分公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戚星说:“一般情况下,大家会在Q1(一季度)的时候进行高举高打,然后在Q2(二季度)基本上是信贷的增速从节奏上会缓下来,那这个时候银行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它会降低它的存款成本从而维持它的息差稳定。”
记者走访后发现,为了维持息差,整个银行业都在引导储户把中长期定存转为短期定存,目前大部分银行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都出现了“倒挂”现象。同样是工行,5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为1.55%,而3年期存款利率却能达到1.9%。这主要是因为当前银行业定存增速加快,占比较高,这对银行负债管理来说是不小的压力,加上去年LPR下调的影响依然存在,为了维持息差,需要降低存款利率,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下调。
不过,多位市场人士也指出,今年存款利率下行幅度,可能比去年有所收窄。一些上市银行也认为,今年积极因素在增多。
交通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周万阜介绍:“比如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以及‘两重’‘两新’政策扩围提速,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实施都将有利促进相关领域的信贷需求的增长,在负债端(存款等)适度的货币宽松政策有利于优化负债结构,有利于降低负债成本。”
业内认为,未来银行仍需进一步优化负债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编辑: | 徐慷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