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具有英伦风范的泰晤士小镇让人一眼难忘。
10年后,因这一瞥而定居的决定,却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小烦恼。
泰晤士小镇始建于2001年,历时五年建成,占地1平方公里,是当时上海"一城九镇"计划中最早建成的项目,它原封不动复制了英国泰晤士河畔的建筑风格。起初,小镇的规划是高端别墅区,其中近10万平方米的商业和公共建造,只是小区配套设施。
不过,随着小镇渐渐成为免费婚纱照外景地的代名词,来此拍照的新人越来越多。再往后,它成了长三角著名的免费旅游景点,游客们也纷至沓来。潮汐式人流,打扰了小镇居民正常生活,尤其是对住在小镇核心位置,欧洲商业步行街区的居民,影响更大。由于这里的建筑性质是商住混合,一楼是商铺,二、三楼是住宅,各种矛盾也层出不穷。
首先是停车问题。
到了周末,车位更是一位难求。就连商业街道路两旁也停满了车。
其次是环境扰民。家住小镇热门景点教堂附近的居民,到了节假日,只要一开窗,就能看到"人山人海",家门口的绿化也被踩得一塌糊涂。其中夜半歌声,最让人惊魂。
有人建议,能否将小镇封闭,对此,专家认为,最初设计时,泰晤士小镇就被规划为开放社区,封闭不符合初衷,也并不符合未来发展方向,不如从问题导向入手,予以解决。
最近,泰晤士小镇已开始推出一系列举措。在社区入口,物业管理方采取单向放行办法,居民车辆凭停车证进入,外来车辆走指定入口。
松江方松街道党工委委员王欢向记者透露,增设道闸、计时收费等限流举措,也在酝酿中。
交通矛盾暂时缓解,噪音问题如何解决呢?住在商住混合楼的200户居民说,不少轰趴馆就开在自家楼下,十分闹心。
对此,镇管委会已建立业态审批机制,承诺不新增扰民商户,对于合同期内的扰民业态,也给出了调整方案:只要商铺业主愿意,他们就可以提供招商的平台。
前不久,住建部提出未来要打开围墙、推广街区制。对此,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童潇认为,泰晤士小镇面临的问题,或许能为将来街区制的推行,提供经验和教训。
目前来看,现有限流措施,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游客扰民矛盾,但要彻底根治问题,还需要尽快调整存量商业业态。比如是否可以引入一些画廊或文化场馆,来取代轰趴馆?如何提前做好业态规划,让开放社区,既宜居,又有一定商业人气,也值得思考。
(看看新闻网记者:李怡 吴骥报道)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