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平凡的角色,但是他往往带给儿女却是无法替代的精神支柱和人生榜样。你心中的父亲是什么样?你与父亲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跟随记者的叙述一起来分享来自父亲的爱。
“我跟父亲的感情很深,可惜他不在了。 ”
梅雨季节的周末,浦东图书馆,这位静坐阅读的巴女士引起我的注意,很友好,她顺利成为我的采访对象,我们的话题正是——父亲。
巴女士说:“他是那种70年代那一批文革前的大学生,很有文人气息,我看书什么都是爸爸的影响,我从小到大,爸爸没给我买过什么衣服和吃的,家里永远都只有书,他出差什么带回来的,我知道,肯定有新书来了,所以他给到我精神上的滋养,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没有针对父亲节的刻意表达,巴女士恰巧几天前刚给过世8年的父亲写下一封信,信中因为涉及家事不便分享,但是短暂的交谈中,她对父亲的尊敬与爱喷薄而出,似乎是我们的采访交谈,把埋藏心底的那份父爱,一把给挖了出来,淋漓尽致并毫无保留。
巴女士告诉记者:“我前几天还写过一篇给爸爸的信,我常常在想,如果爸爸在,他会希望我怎么样?可能很多时候,当你得意的时候,困难的时候,不如意的时候,如果爸爸在,该多好。可是他不在世了,但是我知道他一定还在,因为他的爱在的。”
“如果爸爸在,她会希望我怎么样?”这样一个话题在采访当时也叩击了我的心灵。父母之爱,人之常情,我们往往得之容易,不以为然;但如果真正到了不再陪伴和亲手触及的那天,回忆里往往夹藏懊悔。而懂得并深爱父亲的巴女士,把自己曾经收获到的父爱,化作最笃定的家风与传承,在如今自己也为人父母之时,作为最好的生命滋养。她说,父爱中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尊重。
巴女士说:“以前读到龙应台的《目送》,十几年前刚出来的时候读到这本书,当时还没有微信,我第一之间就把那段话,他说“不必追”的那段话,就抄在了短信上,发给了我爸爸,读完特别有感触,因为我从小到大虽然跟爸爸感情很深,但是我是个特别叛逆的孩子,我和父母不在一个城市,离得很远,所以我当时突然才意识到其实我所有的任性、所有的选择,所有的不希望按照他们的规定的轨迹来生活时,我的父母背负了很多很多对我的牵挂和不安。但是他们还是很尊重我,这里面有很大的成全,其实就是爱。我想将来有一天当我的孩子面对一些,可能是我的认知里,或者是我的生活习性里无法接受的事情时,我认为只要他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我都应该抱以理解和支持,这可能就是父亲留给我的指引。我可以不认同某种生活,但是我能理解就好了,给爸爸最好的祝福就是,我和妈妈,我们一切都好。”
(素材来源:浦东台 记者:李理 摄像:李晓惠 实习编辑:杨诗劼)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