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来自厦门的93岁卢老先生将沉甸甸的牵挂和祈祷投向上海。一个感人的故事由此跨越了漫长岁月和遥远距离缓缓浮现,串联起爱心的接力。
50年前,在外省市县级人民银行网点工作的卢保权拖着一家四口前往人生地不熟的上海求医。卢保权报着试一试的心情,通过联行业务凭证上小小扁扁的“郑计”名章,冒昧找到了同在人行系统的郑计。
当时的卢保权只是想请从未谋面的郑计帮忙指点一下交通,推荐个医院、招待所什么的。让人想不到的是,热情好客的郑计把远道而来却素未谋面的一家四口留宿在自己本已非常逼仄的家中。为此,郑计还搬去了办公室。每当周末,远在郊区的郑计爱人带着女儿回家时,两户人家就在房中间拉起一道帘子,睡在地板上将就一下。
那段时间里,热心的郑计不但帮着卢保权联系不同医院看病,还带着他们一家逛市区。对于卢保权一家四口而言,那段记忆不再是被病痛折磨的求医之路,反倒像是一次宾至如归的上海旅游。这样对外地来沪就医家庭的援助远不止这一次,郑计却鲜少向外人提及。
这一份单纯而无私的爱心始终让卢保权念念不忘。但令他遗憾万分的是,因为50年里各自工作和住所的变迁,卢保权再也无法联系上郑计,再亲口说上一声谢谢。当这份深深的遗憾通过媒体为人所知后,又一场无私的爱心接力了起来……
虽然50年来银行业体制多变,虽然人地沧桑变迁,虽然上海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疫情,但寻找“郑计”这个热心人的份外事,就像50年前郑计把照顾卢保权一家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一样,原人民银行系统、农行的老前辈们热心揽了过来,并把爱接力了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一天之后,93岁的卢保权终于听到了这个他最最牵挂的热心人郑计的消息: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的金融体制改革,郑计夫妇成为了农业银行的业务骨干、拓荒先锋。在农贷部,他是农户的“知心人”,认真研究惠农政策,下基层了解一线客户需求,为农户在春耕备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寻求解决方案,引“金融活水” ,耕好“致富农田”;在办公室,他是同事们的“好大哥”,不仅承担起办公室大半琐碎繁杂的工作任务,还积极协助工会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事提供热心帮助,为新入行的员工指点迷津。作为同在农行的“双职工”,他们夫妻俩主动关心员工小家庭的生活,为丰富职工小家建设出谋划策、为吵嘴的小夫妻调解矛盾、帮生病的员工寻医问药。一如当时为卢保权一家所作的点点滴滴。
虽然郑计夫妇随女儿暂居海外,但他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品德,形成家风,让爱心接力的纽带却从未中断,继续传承。前段海外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郑计夫妇和女儿尽自己所能接待了一批留学生在家居住,待疫情缓和后再协助他们回国。在得知母亲同事家的亲戚出国留学却不慎遗失护照时,郑计的女儿也主动帮忙照顾,一边赶赴机场接人,一边联系大使馆补办证照……
如今上海遭受疫情,报恩和担忧的双重情感交叠着催生出一场跨时空的寻人之旅。而延绵在同行同业的爱心接力,以及家风永续的爱心接力,更在当下的特殊时段传递出一股温暖而直抵人心的力量。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