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日军有足够的鱼雷,美国太平洋舰队很可能就被全部消灭了
鱼雷还真是难题
鱼雷是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发明的一种水中兵器,因为外形像鱼,又是以爆炸作为攻击手段,所以被称为“鱼雷”。虽然最早的鱼雷航速一分钟还不到200米,比人游泳快不了多少,射程也就三五百米,但从问世的那一刻起就成了对军舰最致命的武器。因为鱼雷攻击的是军舰的水下部分,一旦命中爆炸,海水就立刻从炸开的破口中汹涌而入,这远比只能攻击军舰水上部分的炮弹炸弹更为致命,炮弹炸弹只有命中弹药舱或燃料舱引起连锁爆炸才能炸毁军舰,而鱼雷命中任何一个部位都能造成大量进水,在短时间里就足以让军舰沉没。
日本历来是很重视鱼雷武器的,还专门组建了以鱼雷攻击为主要战术的水雷战队(在日语中水雷就是鱼雷,而将我们通常所说的水雷叫机雷),并且还为水雷战队量身定做研制了九三式氧气鱼雷,九三式鱼雷的性能在当时各国装备的鱼雷中最为先进,航速快射程远,而且发射时还没有航迹难以被发现。是日军极少数在技术上领先美军的装备之一。而日军飞机发射的九一式航空鱼雷,性能上不如九三式,但因为不是采用氧气为推进剂,所以更便于维护使用,可靠性更高。
日本海军在二战中装备的九一式航空鱼雷
但要用在偷袭珍珠港上,就有点麻烦了。当时所有的航空鱼雷都只能在水深至少50米的海域中使用,要是水太浅,鱼雷从飞机上发射,本身的重量再加上从空中落下的重力加速度,就会一头扎进水底。而珍珠港的平均水深只有12米!普通鱼雷根本无法使用。要是没有鱼雷,光靠炸弹,要想炸沉装甲防护厚实的美军战列舰,几乎不太可能。
普通航空鱼雷无法在珍珠港的浅水中使用
只造出了40枚鱼雷
就在日军对此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之时,1940年11月,英国海军航母出动舰载机袭击了意大利海军的塔兰托军港,塔兰托的平均水深25米,虽然比珍珠港要深,但却比航空鱼雷正常使用的50米水深浅多了,特别关键的是英军非常成功地使用了鱼雷!因此,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偷袭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大将立即指示日本驻罗马大使馆的海军武官,全面了解袭击的具体情况,尤其是英军使用鱼雷的情况。
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鱼雷的尾翼上安装一个木制的姿态稳定器,来保证鱼雷在下落时运动平稳,落水后能够迅速上浮,不至于一头扎到水底。
装上姿态稳定器就可以让鱼雷在浅水区域正常使用
日本的军工企业直到1941年10月才刚刚明白这个办法,日军随即改装了3枚鱼雷在鹿儿岛水深只有12米的港湾里进行了实射测试,其中2枚发射成功,这才解决了这个难题。不过随后开始的改装工作进度一直很慢,三菱兵器制造所直到11月20日才改装好了28枚。急不可耐的日本海军干脆把加贺号航母停泊在了佐世保三菱兵器制造所工厂边的码头,就在工厂门口坐等。但到11月18日袭击舰队预定集结的时候最后12枚鱼雷的改装还没完成,日本海军只好把12枚半成品鱼雷和有关的技术工人、设备全部一股脑装上加贺号,一边前往出发集结地单冠湾,一边在航母上继续改装。总算到11月25日,也就是袭击舰队出发的前一天才完成了最后12枚鱼雷的改装。
在单冠湾最后时刻完成改装的九一式航空鱼雷
即便如此,日军在袭击舰队出发前的最后一刻才只有40枚改装好能够在浅水中使用的鱼雷,也就是说只有40架九七式攻击机携带鱼雷作为鱼雷机使用,而日军偷袭珍珠港时,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中就有89架九七式攻击机,除了40架携带鱼雷外,其余49架只能携带炸弹。第二攻击波167架飞机中54架九七式全部都只能携带炸弹。因此日军将40架鱼雷机全部用来攻击最重要的目标——战列舰,对于其他的巡洋舰驱逐舰就只能用炸弹攻击了。这也是美军在袭击中只有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被炸伤,无一沉没的原因所在。
电影《虎!虎!虎!》中日军九七式鱼雷机向美军战列舰投下鱼雷的画面
也正因为如此,负责鱼雷机训练的吉冈忠一少佐在回忆录中不无遗憾地写到,“如果有80枚鱼雷就好了!”
细节决定成败
在偷袭珍珠港的大事件中,鱼雷可能是很小的事情,小到很容易就被忽视的地步。但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从这样很小的细节中就已经透露出了日本必将在战争中失败的预兆。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当时日本海军拥有11艘战列舰、10艘航母,实力不容小觑,在太平洋更是对英美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就在改装浅水鱼雷这样的细节上,在如此关键性的作战行动上,居然紧赶慢赶才改装了区区40枚鱼雷,充分暴露了日本在军工方面技术和工业基础都非常薄弱的缺陷,一旦美国强大的工业转入战时状态,那么日本根本就无法企及。现代战争就是以国力为后盾的对抗,以日本如此薄弱的国力,要想赢得太平洋战争,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就在偷袭珍珠港的巨大胜利中,就已经注定了日本最终失败的命运。
就在偷袭珍珠港的巨大胜利中就已经注定了日本最终失败的命运
(特约撰稿人:周明 编辑:王珏)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