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病人收到推销类信息,向医生请教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家庭医生顾昊的手机里,常常发来居民们的提问:“又来了一张免费看诊的单子,顾医生看看是不是真的呀?”对于一些老年居民们来说,他们的家庭医生顾昊值得信任,而且“万能”。
社区医生和患者之间无障碍沟通
在上海市闵行区,家庭医生早已深入人心。莘庄社区的顾昊医生建立了自己的“顾昊家庭医生工作室”。
早上才8点,来工作室看病、配药的患者已经络绎不绝;有不少患者都是白发苍苍,由家属推着轮椅过来的。
家庭医生问诊
“顾医生,我牙疼,一直吃这个消炎药你看行吗?”“这不是治牙齿疼的,你牙齿疼我给你开牙齿疼的药。”为了让老人能听得清楚,顾昊医生特意凑到老人的耳边说。老人的家属表示,如果要推着老人的轮椅去三甲医院,可能需要排半天的队,但是社区医院就在家附近,还不用等,对年纪大的患者来说,社区里有全科医生是家里的福音。
莘庄社区新梅广场居委会主任袁丽华,提起顾医生给社区居民的帮助也是印象深刻:“有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晚上突发疾病,顾医生到的比他子女都要快。所幸紧急送到了闵中心医院,老人才没有大碍。”
顾昊医生每个星期都去探望家庭病床的患者。在进患者家前,他总是习惯性地脱下白大褂:“有些老百姓觉得,总有医生上门会让邻居觉得家里有个病人。”他希望居民们把自己当成可信任的朋友,而不只是医生。
进门前脱下白大褂,减轻患者心理恐惧
事实上,顾医生的患者也早已把顾医生当成了朋友。顾医生的微信名叫“石头”,好多年纪大的患者就亲切地称呼顾医生为“小石头”。104岁的李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位。顾医生常常拿着拿着助听器和李奶奶对话,逗她开心。李奶奶的子女也都已经是老年人了,顾医生每次来,也会帮李奶奶的子女们量血压。从顾医生进门到离开,家里不停地传出欢声笑语,很难想象这是一次上门诊疗。
林志清是一名退休职工,最大的爱好就是出去旅游。在他每一次出发之前,顾医生都会提前给他配好2个月的药量。“这就是长处方的好处,像我这种经常出去玩的人,就一定要带够足量的药。在三甲医院不能配那么多,但在家庭医生这里就可以。”林志清时常把自己旅行的照片拿出来和顾医生分享,把他当做自己的家人一样看待。
除了生活上的交流,不少居民对顾医生的信任有时甚至超过了对家人的信任。路边散发的传单是不是真实的,健康知识的讲座是不是保健品营销的陷阱,这些问题居民们经常会发给顾医生,请他判断。“社区医生曾经的地位不高,居民们对我们这么信任,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现在这些都已经是常态了。”
政策倾斜 鼓励医生到社区发展
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陈凌院长向记者出示了一个云数据平台:“上面可以清晰地显示签约的数据,包括延伸处方、就诊流向、运行机制以及综合评价等等数据。现在全市签约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71万,60岁以上的重点人群签约数达到了145万。”从平台上,可以实时查看每位家庭医生的签约人数和工作量情况。“推行了这么久的分级诊疗,它的关键就在于让老百姓感觉到首诊在社区是真的有实惠,也信得过的。现在我们的家庭医生手中有资源,自然能够转变患者首诊去三甲的观念。”
一名社区医生,至少要覆盖到2000户居民,工作量大,照顾的病人多,毋庸置疑。但与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比,社区医生的工作性质和晋升渠道都有差别,如何把医生留在社区里,是一个大问题。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吴乾渝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表示,医疗专业职称的评定给社区医生单独设定了标准,和专科医生进行了区分,并且比例增加,明显向社区倾斜。“这样一来,社区医生的职业生涯通道就完全打开了。上海去年已经做到了每万人有2.9名家庭医生,全市共有7000多名全科社区医生为居民们服务。”
“很多人会觉得社区的医生不如三甲医院的厉害,对社区医生不怎么看得上。但我在社区工作了这么长时间,我觉得居民们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是我留下来的最大动力。”顾昊医生在莘庄工作了十余年,对每家每户都是了如指掌。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他不断地指着各户的门牌号告诉记者,这些家庭中的老人都是什么情况。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建立,不只实现了医患之间的无缝对接,更建立起了居民与医生之间紧密相连的纽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抒灵 査家旻 编辑:陈佳雯)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