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才”无边界
文艺复兴是恩格斯称之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它从中世纪走出,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它迎来了欧洲文化和思想史崭新的一页,对科学、艺术、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的变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代,也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涌现了一大批在人类科学史、艺术史、思想史上闪耀着夺目光辉的人才群,恩格斯曾专门论述这个时代的人才现象,他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当时的学者们,没有一个不是到过几个国家,没有一个不会几种语言,没有一个不在几个领域作出重大的成就。他们在科学、艺术、思想的几个王国里挥鞭驰骋。
在那个时代,出现了莎士比亚,布鲁诺,伽里略,比伽秋,哈维,哥白尼,塞尔维特,达芬奇等等一大群巨人。每一个巨人几乎都涉及几个领域,并且在几个领域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达芬奇是画家,工程师,解剖学家,他设想了飞行器,潜艇,他画的蒙娜丽莎有着善良而永恒的微笑。布鲁诺是哲学家、天文学家、医生。他帮助法国皇帝看过病,在这些巨人面前,学科之间似乎没有疆界,一不小心,他们就跨出了自己的领地,来到了陌生的领域发展。并且,同样取得了非常的成就。
自但丁的《神曲》开始,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三杰为鼎盛,在这批巨匠的手中无数划时代的作品出现,奠定了近代的美术、建筑、机械、雕塑等多门学科。
从文艺复兴时代到现在,科学、艺术、思想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科学、人文、艺术之间,越来越有了一个壁垒森严的疆界。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学科之间,似乎划分成了井字形,每一个精神劳动者都只在自己狭小的园地里耕作,自家的一小块自留地外面,就是别人的领地,很少有人跨出自己的园地,到广阔的田野上去耕耘。到自己涉猎的领域之外探索的兴趣越来越淡,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知识营养不良症,单薄、瘦弱、苍白、缺钙。
知识狭窄和知识割裂现象在现今的中国显得特别严重。高等教育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专业外的盲区较多。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来?大师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他们必须是自己专业的领军人物,在所在领域有卓越的成就;他们还必须是有开阔知识面的人,能够触类旁通,在广阔的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他们也具备卓越的人格。知识单一造成的局限,对这三个因素都构成障碍。
知识单一也影响创造性才能的萌芽。创造性与想象力有密切关系,而想象力又与知识的开阔性、广博性有一定关系。知识的开阔和丰富,会促进思维的联想。而知识比较单一的人,联想不容易,想象容易受到限制,从而造成创造力下降。
优化现代人才的知识结构,开拓人才的知识面,努力造就复合型的人才,是现代教育学和人才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人何以“单薄”
现代中国人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知识单一现象,见之于学者,见之于专业人员,也见之于博士硕士等未来的人才。不久前去世的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一次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博士生教育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专业知识宽广不够,科研成果创新不足”。知识宽度不足和创新能力不足,是中国教育和人才培养中两个最主要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是有联系的。知识面的局限影响了创新。
按理说,都已经是互联网、物联网社会了,知识的宽度和获取的路径足够丰富、足够便捷了。中国的义务教育已经普及,近四十年高等教育也迅速增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人才知识结构的单薄呢?
第一,对知识的认识相对落后。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功利性较强,忽视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养。西方教育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中国教育强调培养有专业能力的劳动者。这种理念表现在高等院校的设置上和办学模式上。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进行过一次大的院系调整,压缩、合并了许多综合性大学,增加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学院。当时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调整以后,许多大学文理分了家,理工分了家,钢铁、地质、矿业、航空等专业发展很快,人文专业大大压缩,造成专业人才知识面较窄。
其二,存在人文学科恐惧症。由于历次政治运动,一些搞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人容易受到冲击,形成了社科人文类专业危险的社会心理,导致社会大众在选择专业时避免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倾向,总认为那里不安全,容易出事。
第三,应试教育综合症。现在的教育分数高于一切,它决定学生是否升学,决定考取学校的高低,也决定老师的考核好坏,职称评定、奖金多少等等。
家长要求孩子一门心思学好主课,从读小学、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一路备考、一路补课,在分数的重压下,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对求知丧失了兴趣。一切以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为目标,白猫黑猫的功利主义思潮浸透了教育。
在这种教育氛围下,求知成了奢侈和浪费,学生知识贫乏,厌学情绪严重。高三一年,学生的习题、试卷垒起来比一人还高;大学期间,基本的治学方法、学科路径不甚明了;大学毕业后,终身学习的动力消失殆尽。
知识“爆炸”意味着什么
有人认为,现在学科分化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入,博学不适应学科分化的科学态势,更难以应对知识爆炸式增长的现状。有统计,某个化学领域的专家例如生物化学家,一刻不停地整天坐在图书馆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一年的阅读量也只是这个领域文献生产量的极小的一部分。人类面对急速增长的知识,要熟悉自己专业的文献都很困难,更不要说为了知识的广博而去别人家的园田里左顾右盼了。
二战后,知识的增长速度很快。战后新产生的学科,学者们称之为新学科,有人作过粗略统计,新学科的总量约有3000门之多。新学科的产生有几种类型。
一是学科分化,例如,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如计量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等。
二是由新开辟的研究领域、新发现的现象存在而产生的学科,比如天体地质学、神经递质学、内啡肽学、人工智能、思维科学,等等。
三是由对同类现象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后产生的学科,这类学科被称为横断学科。例如信息认、控制论、系统论等。系统科学研究生物、人体、人脑、国民经济、大工程等的系统性质和系统变化规律;复杂科学研究各种复杂性现象,控制论研究人体、工程、神经、军事等领域的控制现象。
还有一些学科是两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后产生的新学科。例如生物学和化学的融合产生了生物化学,研究大脑中生化物质的神经生物化学,等等。
可以看到,新学科的产生中,综合是更重要的知识发展趋势。即使是分化产生的新学科,它也具有综合性。例如,经济学分化产生的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统计学和数学的综合,农业经济学是农业科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等等。
一些研究新的现象、新的领域产生的新学科,本身也具有综合性。天体地质学、思维科学是两门新学科,前者研究天体的地质构成和演化规律,它是天文学和地质学的交叉;思维科学则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群,有更大的综合性。其他新学科,如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等都是综合、交汇二门或多门学科的知识而成。
总之,从战后学科发展来看,综合是知识发展的大趋势。因为知识爆炸和学科分化,今天的教育更需要跨越学科边界,拓宽知识疆界,让通识、博学回归,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古代经典《礼记•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讲的是对知识的态度和对知识者的要求,博学放在第一位。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博学是一种强烈的知识愿景,博学而雅行动,是学人、君子的典范。
知识大爆炸时代更需要一种驾驭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学者和各种人才的知识面,建立开阔的知识结构,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创造力和人才素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有深刻影响。
作者:朱长超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九三学社会员。
(编辑:蒋慰慧)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