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针对15岁孩子的2009年、2012年连续两届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针对义务教育段初中教师的TALIS教师教学国际调查中,上海学生和教师的优异表现,逐步引发了国际教育同行的密切关注。上海的数学教育,正成为英国等发达国家学习和效法的对象。
上海的数学教育改革,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经验和秘密?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认为:“在近30年上海数学教育改革的长期积淀过程中,上海至少形成了三条重要经验,即连贯一致的改革思路、海派文化的数学课堂、强而有力的教研与教师队伍。”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介绍上海市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摄影:顾超
连贯一致的改革思路
作为教育改革先行者的上海,率先把真正发展孩子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育界的迫切时代命题,在近30年数学教育改革的长期积淀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量变到质变。
1997年,上海启动“二期课改”,率先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发布了《进入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绘就了上海数学教育改革蓝图。
2004年,《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出台,首次系统阐述上海的数学课程性质、定位、理念和目标,引领全市数学教师逐步树立课程意识,明确数学课程的目标和价值。
在上海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数学特级教师顾泠沅看来,上海的数学教育改革行动长期坚守并正确处理着两大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是发展的根本、教师有重要的帮助指导作用,两者不可偏废;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中,保证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发展。“上海开展的数学课程改革,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课程主干——削支强干,构建更为简明的数学知识结构、拓宽创造性学习的多种课程渠道、增加数学课程的可选择性。”
海派文化的数学课堂
上海的数学教育海纳百川、广泛汲取,精耕细作、实践融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多角度理解,又强调数学问题解决的有层次推进。
上海的数学课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直接教学,强调负责任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上海的数学课堂,突出数学的学科本质,循序渐进。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层次的针对性作业,强调首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由教师及时反馈跟进。
上海的数学课堂,优化传统的教学经验,教无定法。教师经常开展个别化的及时指导,不止于对后进生“查漏补缺”,也会对优秀生“点拨提高”、鼓励钻研。
更为重要的是,上海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特色的概念性变式教学,更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过程性变式并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概念+过程”的变式教学,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很多关注和深入研究。顾泠沅表示,“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高度评价的过程性变式教学,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而易于应用和迁移,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使上海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高端学生优势明显、低端学生比例低、人数少。”
中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讲话。摄影:顾超
强而有力的教研与教师队伍
上海的数学教师培养,注重以数学教学的实践知能为核心,帮助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关心每个学生,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师指导系统,即教研、科研、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四个方面相互贯通的完整体系,成为推进课改的重要支撑。
“上海的教师发展指导者队伍来源具有多样性,建立了高校、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部门等的教师教育资源联盟,重心下沉到数学课堂,讲究课前的教学设计,突出课后的反思改进。”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党总支书记杨玉东介绍说,在培养模式上,上海以“行动教育”为代表的提升数学教师实践知能的模式,强调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三实践、两反思”达到“以例识理”(更新理念)、“行而知之”(改变行为)的效果。
上海的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是对上衔接顶层设计、对下衔接课堂操作的纽带,形成了“用科研的方式做教研、用教研的思维做科研”的“大教研”格局,教科研不分家已成为既定的事实。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黄华认为,正是这种“大教研”的格局,普遍形成了中小学数学教师用科研的方式引领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氛围、普遍形成了一批引领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
上海数学教育的发展,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学校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指明了数学教育改革的航向。随着上海取得2020年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举办权,上海的数学教育,正在朝向成为国际一流学科而努力。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周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