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改编于沈石溪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战争背景下关于人类与象的传奇故事。舞台剧由中外国际团队共同打造,运用时下最新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视觉艺术呈现。将传统木偶与先进艺术手段相结合,在打破常规的同时,展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力求“中国故事,国际表达”,让中国传奇故事走向国际,带给社会更多启示。
在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傣族少年波农丁与同伴昆歌在雨林中游玩时,无意间救下了被铁钉困住的小象噶羧,并与之成为好朋友。他们互相陪伴、一起成长,无忧无虑的生活看似美好而平静。
然而好景不长,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战争打破。随着日军侵略者的逼近,打洛寨子中的有志青年纷纷报名征兵,波农丁的好朋友昆歌也离开打洛奔赴前线,生死未卜。波农丁与小象嘎羧承担起了运送弹药的危险工作,看到家园尽毁的大象们也受到了来自噶羧和打洛寨子村民的感召,涌上战场成功帮助打洛人民抵御住了外敌,但八十头大象几乎全部中弹身亡。打洛人民为了纪念战象的付出,在江边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并立起了一块碑:百象冢。
幸运的是,波农丁与小象噶羧在这场战争中活了下来,26年后,曾是战象的噶羧感受到自己时日不多。再次披上象铵,已是老农的波农丁带着他回到象冢边,回忆起动荡的年代里那些辛酸的过往……
原著作者沈石溪的作品往往深入动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令读者可信的动物心理的特点,反映动物主角的性格命运。文本着重于表现战象嘎羧内心珍藏着一个战士的荣誉,铭记着战友的豪情,表达的是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
而人偶舞台剧版本的《最后一头战象》不仅深刻地表达了这种情感,更强化了人与象——即波农丁与小象嘎羧之间的深情厚谊,让原本的目击者叙述者波农丁成为介入几十年故事经历的当事人,成为小象嘎羧和老象嘎羧心心相通的朋友。情感色彩异常浓郁,人与象的关系感人至深。
该剧主要是凭借“偶”的设计、制作与表演技艺来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的。《最后一头战象》的大象与小象精心设计、用心制作、精彩表演,令看过的观众都为之惊叹。象的设计和制作以鼻子为核心,用象鼻子在戏剧动作中表现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该剧用精湛的制作工艺与高超的操纵技巧,赋予木偶战象以灵动的生命力,给人以震撼和启示。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