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史上最严的《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颁布,规定上海的居民住宅楼内不能新建餐饮店。但近期,一批开在居民楼下的无证餐饮却纷纷办出了食品卫生许可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7月29日,新闻透视曾报道过天山路一家三禾道寿司涉嫌无证经营一年多,员工也没有健康证等问题。新闻曝光后,属地监管部门门立即责令店铺停业,并卸下了招牌。
而今天,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来到现场并采访了天山路市场监管所所长张小健,他解释道,此前政府已经要求三禾寿司停业整顿,但它依然擅自经营,所以他们今天是专门来让它责令停业。
然而,执法人员刚在大门上贴上封条,店员却从后窗跳出来,递上了刚刚办出来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不过这张证却透着古怪。因为根据2014年颁布的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居民区是根本不能新开餐饮店。
那么,这张新证到底是怎么批出来的?看看新闻Knews记者跟随属地市场监管所来到了区市场监管局注册科。在这里,看看新闻Knews记者看到了完整的申报材料。对于居民楼下能否新开餐饮店,负责人表示,审批的依据是市食药监局下发的一纸新通知。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随后从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科长马金涛那里了解到,最近市局有相关的通知,对于餐饮不产生油烟、废气等相关的食品经营申请类别,应当依法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
这份非公开的通知显示:从今年5月起,废止原先不许在居民住宅楼内新建餐饮店,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条款,原因是此前禁令参照的《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而上位法全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没有相关条款,所以选择参照上位法。目前,允许对居民住宅楼内不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发证。
市人大代表、律师厉明告诉记者,上海的这种禁止,是在全国法律的框架下 予以更严格、更细化的规定,也避免有人打擦边球,把法律所有的漏洞给堵住了。
但让人不解的是,已经执行4年的地方法规,为何直到现在才发现与上位法有冲突?而且之前地方法规之所以要彻底关闭居民楼下新开餐饮店的口子,也是对上位法的细化执行,避免有人以经营无油烟餐饮为名,先申请到证照,再挂羊头卖狗肉。
担心果然成真。新通知发出后的这两个多月,一大批开在居民楼下的无证餐饮纷纷转正,不久后便打起了擦边球。
像静安区蒙古路,居民楼下就新开出了一溜餐饮店,食品经营许可证都是在这一二个月里拿到的,经营范围都是蒸煮类糕点。不过,这些店铺实际卖的都是快餐。
砂锅米线的负责人,面对看看新闻Knews记者的询问,他极力辩解,表示他的餐食都是焖煮而成,不是炒制的。甚至反问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他并没有看到亲眼看到他炒菜,凭什么怀疑是炒的而不是焖的。
那么,假如这些拿着蒸煮类糕点许可证的餐厅产生了油烟扰民情况,负责发证的市场监管局会管吗?
为此,看看新闻Knews记者暗访了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他们也感到非常无辜。他们认为他们在发证的时候确定商家是做蒸煮类的,是后来增加了其他烹饪模式。而监管局也无法做到一直监管。事实上,以前店家是否有油烟是要先做环保评估再发证的,但是现在环保测评后置了。政府部门先发证,后续出现油烟问题,只能和环保局反映。
为此,以许丽萍为代表的人大代表们呼吁,居民楼下新开餐饮店的口子已经打开,现在出现的"打擦边球"现象,亟待引起监管部门重视;另外,政府也应该加强主动作为,主动发现问题的机制,尽量避免事后监管。
事实上,《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是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后颁布的,其中条款是不是真与上位法存在冲突,不应草率定性。更让人不解的是,相关部门的内部通知怎么能逾越了地方法规而执行?眼下,拿着蒸煮糕点类证照的餐饮店还在居民楼下不断新开出来,对于可能冒头的油烟扰民问题,事中事后监管不能成为空白。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英、施政 实习编辑:杨程琨)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