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对于老百姓来说,小菜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从马路菜场入室,到室内菜场的标准化改造;从凭票限量供应,到花色齐全还能质量云追溯。菜场的卖相更好了、功能更齐全了、科技智慧含量也日渐提高。最接地气的小菜场成为时代民生发展的生动注脚。
市民吴小姐买了一斤菠菜,收银条上自带二维码,用手机一扫,菜的产地是哪里,几号几点运进菜场的,在追溯云信息系统上都一目了然。
吴秋姸说:我妈这辈人,买菜要凭票,又紧张。现在带个手机就能来买菜了,又可以付钱,又可以查追溯,真的方便。
这是今年11月刚刚完成升级改造的洛平菜市场,也是今年静安区最新打造的标准化菜场”升级版“。不但用红墙黑瓦再现了石库门老弄堂的独特风景,还装上了中央空调,设置了买菜休息区。通过淘菜猫SAAS商户服务系统一体机集中收银,每笔订单都进了后台大数据,可以根据区域顾客购买偏好调整菜品,实现向居民菜篮子的精准投放。
上海洛平菜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经理 黄义松介绍:通过这次标场化菜市场的升级改造。我们现在可以做到设施先进、科学管理。环境卫生都得到了很大的一个提高。
在洛平菜市场,珍藏着4杆”吊杆秤“,这些老古董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留下的。80年代初,因为地处洛川东路,这个菜场叫洛东菜市场,是个颇具马路菜场。当时才20出头的任建华,从那时起就在菜场开始了最初的营生。每天早晨5点不到,来买豆制品的顾客就排起了长龙,任建华对那些凭票供应的岁月记忆犹新。
“很难买的,他配给我们一格,我们就卖一格。后面排不到的人,我们就跟他们打声招呼,你们明天来买。”
99年马路菜场移到了室内,改革开放的春风也让任建华从营业员做成了小老板,在菜场里经营起了属于自己的豆腐摊。如今,已经年逾60的任建华,依然在新建好的石库门牌子下在卖豆腐,她的月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万元。
还有一个实现”三级跳“的是水产品摊头。80年代基本吃不到活鱼,只有过年过节才买到一点凭票供应的死鱼。90年代,上海建成了15.8万亩的商品鱼生产基地,吃鱼难解决了,但菜场买鱼要穿套鞋,因为实在没有下脚的地方。
时任洛东菜市场管理员奚国兴回忆:当年菜场卖鱼档口,水啊、血啊、一天世界,还有鱼肚肠什么,几乎脚踩不进去的。现在就像水族宫一样,环境太好了,脚下都是干干净净的。
服务做的好,价格还稳定。和每个标准化菜场一样,洛平菜市场已经设立了8年的平价蔬菜专柜,专供5个大品种蔬菜,低于市场价30%左右销售。引导菜价,薄利多销。让市民买的到,买的好,还能买的便宜。
截止到目前,上海共有近千家菜市场,其中标准化菜场869家,年销售农产品650万吨,成为全市农产品零售的主渠道。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梁蔚浩 实习编辑:花振坤)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