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笼罩核武阴霾,微妙平衡岌岌可危。抑制核武扩散,保护人类安危,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看看新闻Knews携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吴莼思,推出《交叉点道•核武危机》系列,谈谈这把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前,核不扩散面临非常复杂的局面,我们有必要再次审视国际核秩序的基本逻辑和基础性安排。展望未来核格局,哪些需要被保留?哪些需要被改变?
如今的核局面,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有!肯定有!
首先要值得肯定的是,防止核武器扩散这个目标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坚定这样的目标。从原理上来讲,如果掌握核武器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越多,那么核武技术被运用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人会说,在美苏冷战时期,双方都获得了核武器,才得以形成“核恐怖平衡”,大战因此没有开打,维持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但这样的案例是具有特殊性的,也是侥幸的,我们并不能把美苏“核恐怖平衡”的逻辑推广到所有国家的身上。国家不同,国情不同,我们不能指望非常复杂的国家之间的核关系,就不会在某一天爆发出核威胁。
美苏冷战期间核飞机疯狂竞赛
一旦核武器被使用,核材料被应用,原子弹爆炸,它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而最保险和现实的做法,就是要把拥有核武器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第二,虽然如今核不扩散的局面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是其中的积极因素是可以维护和加强的。比如说从核武器诞生以来,虽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增多,但是更多的国家是保持了无核武器的状态。特别是许多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他们想要追求核扩散目标的话,他们在技术能力、工业制造、经济条件上,都是有这样的条件去做的,但是他们选择了放弃,比如我们之前几讲中提到过的南非。从这个层面来说,正能量仍是占优势的。
南非弃核
第三点,既然在国际核不扩散的过程中出现了风险和挑战,那么我们就需要增加它的积极面,减少它的消极面。1998年前,国际社会延长了《核不扩散条约》,并且签订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这些重要合作在1998年南亚核爆炸之后消失了。这样的背景给主要国家提出了任务,也就是国家间如何通过合作,能够共同努力来推动新的发展。
南亚核爆炸
比如在核材料的管理方面。又比如从中国的角度来讲,中国一直觉得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这样的政策是能够降低核武器吸引力的,要把核武器在国家安全当中的重要性降低。那么从这一角度,国际社会需要考虑在国家战略中,降低核武器的使用。还有要求更高的目标是,在现存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当中,开发出新角色、能量或者是动机去提供更大助力。
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能做些什么?
首先是在维护核能的安全问题上。核能是可以被民用的,之前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原子弹的问题,这是作为武器运用的核技术问题,但实际上核能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工业化,很多国家也使用民用核设施用来发电。这些核设施的安全问题不可小觑。
民用核设施
对于这些民用核设施,国家要防止恐怖组织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去攻击它们。另外,这些设施本身的运作,它的运行过程是否平稳也是需要确保的。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在2011年,由于地震和海啸的叠加效应,日本的核工业设施遭到打击,导致了福岛核能泄露。这不仅污染了日本周围的地区,而且污染物通过海洋往世界各地扩散。
福岛核能泄露
以此为戒,中国需要加强自身的核能安全,一方面靠自身努力,另一方面,中国也正在和周围国家一起努力,提供更多的相互支持和帮助。
第二方面,相比以前核不扩散体系里更多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另一个方面更加关乎切身利益,那就是自身国家周围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从中国的角度来讲,那就是维护亚太地区的核安全。
事实上整个国际体系主要是由美国领导和推进的,它更关注的是西方世界的问题。那么在中国的周围,在亚太地区,如何形成机制性安排变得至关重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也许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任务。但是对于很多中小国家来说,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它们向谁来求助?因此在未来,地区的核不扩散制度建设,将会处在一个比较高的考虑层级之下。
中国政府在核不扩散领域里取得了很多的进展,但短板也是明显的。在我们的学界中,从事关于核不扩散或者核全球治理命题的研究人员,还是集中在非常有限的几个单位里面。另外,公众对于这方面的了解和参与,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也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在了解了这一领域之后,能把推进核不扩散做得更好,中国的学术和公共教育更加重视这一课题。
相关链接:专题《核武危机》
(编辑:左禾欢 陈佳雯)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