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行李箱、一盏猫头鹰台灯,这是龙华烈士纪念馆里俞秀松的两件珍贵文物。俞秀松不仅参与创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办者。为了革命,他立志做一个东西南北的人,俞秀松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黑龙江、新疆、俄罗斯……
在上海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俞秀松的继子俞敏重温了俞秀松生前的日记:“1920年6月27日,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到独秀家。1920年6月28日,九点到独秀家,将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他,我们谈些译书的事,总该忠实精细。”这本日记写于1920 年6月到7月间,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前的一些活动以及俞秀松的若干生活片段,通过这本日记中的诸多细节,百年前的历史都变得鲜活。
1916年,俞秀松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里的老师有陈望道、刘大白、李叔同等一批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年20岁的俞秀松,和同学夏衍、施存统创办了校刊《浙江新潮》,锋芒直指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这一年,毛泽东26岁。俞敏告诉记者:“当时《浙江新潮》传播量很广,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湖南负责《浙江新潮》发行工作的就是毛泽东。”
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曾使无数热血青年苦闷不已。如何才能救民族于危亡,拯人民于水火,是那一代青年的自觉追索。1920 年是俞秀松思想转变的一年。这一年,俞秀松放弃了做学问家的志愿,而“情愿做个‘举世唾骂’的革命家”。
1920年3月27日,俞秀松由北京抵达上海。同年5月,陈独秀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6月份,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五人决定成立共产党。这个党组织承担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筹备中共一大的召开。紧接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俞秀松任书记,在他的努力下,全国各地的团组织得到了极大发展。
提及上海渔阳里6号,俞敏说:“这座石库门,是俞秀松忙碌的地方。在这里,俞秀松寄团章,联系以前的同学,联系进步的青年,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那段时光里,俞秀松半工半读,参与创办外国语学社,担任学社的秘书,同时攻读俄语。这一公开对外的学校,学员最多时达到五六十人。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都曾在此学习。
对于俞秀松这一批当时的青年人,党史研究专家徐国梁总结说:“这批青年起来革命,加入共产党,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社会,为了改变中国黑暗的面貌。为了这个信仰,他们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邢维 陈瑞 李珂 王琳琳 王健慧 摄像:李维潇 刘宽漾 吕心泉 编辑: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