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每个人都对生态环境的好转有着切身体会,它可能比我们想象中以更快的速度在发展、在好转。在3月8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主讲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包存宽教授共同就“走生态文明之路”展开了主题演讲与讨论。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整个国家开始行动,我们的生态面貌开始发生巨变。从秦岭山到祁连山,从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的发展,都成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还在十九大又进一步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为了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生根开花,我们看到生态安全立法和执法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2013年,“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2015年,“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2016年,“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一个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向污染发起总攻。习总书记明确地指出,“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与此同时,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尤其是建立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的督查制度。从国内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拉开到今天,生态补偿机制已经在甘肃、重庆、京津冀地区等很多地方开展了。好山水、好生态成了“有价之宝”。
放眼全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的短板也在一个个补上。我们可以看到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一系列重大的生态工程项目在推进,然后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全面展开。2013年到今天,全国共完成了造林7.8亿亩。换言之,我们国家的绿色版图持续在扩大。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也很快建立起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也是比较顺利地在进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很重要的是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都有了专属的守护者。
以多年来深受雾霾之害的北京为例,2020年的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显著的历史性突破,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也就是38微克/立方米。2020年优良天数较上一年增加了36天,达到了276天。从2015年12月8日北京第一次启动雾霾红色预警至今,短短6年左右的时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发生了巨变。上海也一样,整个“十三五”时期,上海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上海在人口、经济、能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的同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0年,上海市环境保护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7.2%,比2015年上升11.6%,3158条段河道全面消除黑臭,259条主要河流达标率为95%,比2015年上升了71.4%,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8.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8.5平方米。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曾是又黑又臭,当时无法靠近,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现在42公里的苏州河岸线全部变成了宜居宜业的公共空间。上海的黄浦江两岸45公里的滨水岸线已经全面开放,所有的断点都变成了亮点、所有的堵点都变成了景点,可以说真的做到了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
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山水林田湖草都在悄然之中变得越来越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过很多挑战,批评者有之,甚至谩骂也有,遇到过很多困难,这当中既有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也有自己工作中的一时失误等,但最后我们都挺过来了,我们在探索中前进,不断纠正各种各样的失误。而且特别重要的是,最后我们一算总账,发觉我们的所得远远超过我们的所失。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在进行之中,还有面对很多挑战,这将是一个久久为功的事业,但我们有信心为自己、为子孙后代呵护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素材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刘清扬)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