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吹起《江南好》这首曲子,倪克琥就会想起逢年过节,街坊邻居聚在"张家大客堂"的旧日时光。原张园居民倪克琥说:“过中秋或者过年的时候,经常吹这首《江南好》,很受居民的欢迎。”
倪克琥、黄敏夫妇二十多年前搬入张园,又在3年前搬离,对张园的情感,保留在了他们亲自制作的这部短片里。原张园居民黄敏说:“上海的第一个电灯、第一台放映机、第一台照相机,张园诞生了很多个第一。我们为了找这些资料,去了上海图书馆,去了静安档案馆。”
作为“海上第一名园”,张园留存着浓郁的近代上海弄堂风貌,也是上海现存最大的中后期石库门建筑群之一。守着这独一份的历史,老房里的居民们,生活却并不容易。有的居民家中冬天晒不到太阳,有的三代同堂,生活空间非常拥挤。
七十二家房客的使用,也让老房不堪重负,保护性修缮刻不容缓。2018年10月,张园正式启动征收,一轮征询同意率超过94%。二轮预签约,短短6天签约率就超90%的生效比例。对于搬迁,居民们纷纷难掩激动。
就在张园启动征收的前一年,上海明确提出旧区改造方式由“拆改留并举,以拆除为主”,调整为“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张园内需要保护的建筑面积超过4.4万平方米。为此,张园在全市率先采取"征而不拆,人走房留"的方式,实施保护性征收和开发。探索并非一蹴而就,标准如何制定,资金如何平衡,都摆在了旧改办的面前。
静安区建管委副主任、旧改总办副主任凌斌表示:“整个地块共有居民1272户,涉及单位41家,把每一户的帐算清楚,把工作做深做细。”
当居民陆续开始搬离,张园内的43栋、174幢、2053个房间的建档工作,早已悄然开始。
5家专业单位、40名技术人员,对每处细节进行查勘、测绘、拍照、记录。每栋建筑每个门牌号,都有了一份完整的档案。
上海静安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林说:“外开的百叶窗,制作方式都是纯手工打造。已经发生了公共部位的病害,我们也把它全部找出来。”
对老建筑的保护,也没有止步于建筑本身,人的故事,也通过口述史的方式,一点一滴搜集。马林说:“她讲述了很多她的祖父住在里面的细节,不爱出门,穿中式裤子。通过这样的形式把城市的文脉、海派的弄堂记忆保存起来。”
如今,走进张园,每扇窗户、每个五金件,都被一一编号。张园也向全球建筑大师发出邀请,征集方案,并组成了以中科院院士领衔的评审团队。静安区委书记于勇:“慢不得也急不得,想明白的要抓紧建设,还没想明白的要把它想清楚,还是要对历史负责,一百年的老建筑要把它活化利用好。”
当年搬家时说的那句“常回来看看”,居民们没有食言。一些居民们就算搬了家,也会偶尔跑来张园这里买上几个血糯米八宝饭。
老邻居聚在一起,叙旧情,话平生,畅未来。张园老居民表示:“等张园建好了,我们张园老姐妹们再到张园来的时候,一定让我们刮目相看。”;“是上海市的一张名片,我肯定它会是国际上的一张名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施政 编辑:白白)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