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规划《建议》深入分析了上海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清晰展望了上海发展2035年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上海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五年前,上海“十三五”规划是一份带有“收官”意义的规划: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瞄准目标,冲刺奋斗是关键词。
一张蓝图干到底,这五年,是上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五年。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亲临上海、指导工作,明确了上海发展新的时代方位,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掀开了上海这座光荣城市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崭新篇章。
从“收官”到“引领”,五年后的今天,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有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新起点上,上海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谋得更深。
引领上海发展的航标已然清晰。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2019年要求上海强化“四大功能”,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2020年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次嘱托,就是对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战略擘画。”规划《建议》起草组专家介绍,这份《建议》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全面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指示要求,逐项部署任务举措,逐条进行细化落实。
首批出口欧洲的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整车在海通国际汽车码头装船
上海市委全会上,市委委员们围绕规划《建议》内容小组讨论时,大家热议最多的,便是这条主线。一年多来,上海“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建议》起草组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一份2万多字的《建议》便十易其稿。在此过程中,上海各界干部群众最关心的,也是如何践行嘱托,如何在规划中承接、落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命题。
同时,规划《建议》还对照国家2035远景目标和2035上海城市总规,确定上海2035年远景目标。远景目标对应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对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建设的要求,对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规划《建议》综合研判,谋篇落子,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下的上海实践路径,把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始终,充分呈现出引领性指导性的特点。”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表示。
说到做到的坚定承诺
五年前编制的上海“十三五”规划里,具体的数字指标就比之前的规划减少。此次规划《建议》中,虽然数字指标也不多,但很多定量的表述,体现的是更高质量的发展。比如提出到2035年“综合经济实力迈入全球顶尖城市行列”,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保持一定增速,做大体量规模,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世界影响力、竞争力。
数字指标进一步减少,却并不意味着上海“十四五”规划的“实操性”减弱。而是着重研究把握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以更长远的眼光,提出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规划《建议》恰恰强调谋划确定性的事,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更多实实在在的布局和举措,都将是‘说到做到’的承诺。”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沈立新表示 。
比如,在完善城市发展格局方面,此次规划《建议》提出要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调整优化市域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格局、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专家指出,通过对上海自身发展格局的调整优化,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市民游客在杨浦滨江的粉红花海中畅游留影
规划《建议》中,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尤为引人关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表示,这次特别强调上海整个城市空间的多中心化发展,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发力,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将使得全市城市空间结构得到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建议》提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表面上看是重塑上海城市空间格局,但实质却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服务于国家战略,紧扣发展新格局。”权衡表示。
又如,强化“四大功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明确要求,规划《建议》对此深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将强化“四大功能”的路径措施做细做实在。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方面,《建议》提出“3+6”产业布局,就打破了上海工业领域六大重点产业的传统定位,以明确的先导性布局,推动打造一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
“《建议》中还提出发展‘五型经济’,这些新型经济互相交叉融合,在现有统计体系中尚难量化,但上海就是要以此改变传统路径、重塑动力结构,做强大都市经济的业态优势。”沈立新表示。
贯穿规划的“人民”二字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一个大的指导思想。过去的中长期规划中,民生项目和民生指标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但这一次规划《建议》中,民生不止是像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传统分类领域。
“我认为此次规划《建议》视角发生了转变,真正是从老百姓角度去编制规划,设定目标,城市发展最后的成果旨在惠及百姓,体现了‘人民性’贯穿整个规划。”上海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表示。
规划《建议》在“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强调“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等发展导向;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提出“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资源留给人民”等工作要求;在任务举措中提出“把更多‘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建设示范点”“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把城市安全的防线筑得更牢”等工作措施。
从这些建议内容看,上海“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导向、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具体的任务举措,都将从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角度出发。在新发展格局下,上海不断强化“四大功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就是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申城各大公园绿地美不胜收
王思政认为,此次规划《建议》反映出,经济发展更多为了增加民生福祉,提高获得感;城市发展和新城建设配套设施更多满足人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科创更注重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消费不但要提供有效的商品供给、有效的收入供给,还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供给,满足人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民生服务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创造条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户籍人员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社会治理更好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个人的协同效应,激发全社会的活力……
规划《建议》还特别研究提出城市数字化转型,涵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专家表示,从《建议》看,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将是一个整体性的转变,一种全方位的赋能,一次革命性的重塑。这不仅会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还可以通过大数据赋能,让老百姓有更大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体现人民城市的理念。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