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条外马路,就在浦西一侧的黄浦江边上。
外马路是条并不太起眼的小马路。它地处黄浦南外滩地带,沿着黄浦江延伸,北起东门路、南至陆家浜路。以前这条路不算外滩风景区,马路两边,一侧是所谓的防汛墙,把江边的风景锁在墙那一头,一侧是破旧的民房,有些是石库门,有些是棚户……
后来因为世博会,这条马路身价立马上扬,由此做了很多改建。一些房子被动迁掉了,一些仓库被改建成了各种创意园区,高档会所,游艇俱乐部。在今年黄浦滨江岸线全线贯通后,外马路两边沿线的建筑与风貌建设也会同步推进,这条小马路将重拾昔日的历史和景观价值。
黄浦江畔有故事的老马路
上海开埠前有60余条街道,但都为石板和泥土路面,路宽仅只有2到3米。这种路有什么大用处呢?小巷而已。“要致富,先修路”,这话不但中国人懂,外国人更懂。
1846年英租界就开始修筑近代马路,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老城厢见此状不甘示弱,也开始动起了建造新式马路的念头,这条上海人自己筑的第一条新式马路在那里?就是南市十六铺以南黄浦江边的外马路。这条总长“六百丈”左右,估算银两需“四万两”,位于十六铺以南与董家渡之间,紧靠黄浦江的路,从动议到完工足足花了10年时间。
1897年夏,南市外马路筑成,路面由黄沙、石子铺就(就是人们常说的弹硌路)。为防止夜行者不小心跌入黄浦江,沿江边还设立了铁质护栏,这些护栏解放后还在用。
据史料记载,上海最早的“弹硌路”,出现在1848年的租界,而上世纪50年代末,则是上海“弹硌路”的鼎盛时期,有近4000条,总长80多万米。其中,1958年铺筑的河南南路长1617米、宽20米的方块石路面,是上海最宽阔平整的“弹硌路”。
每当大潮汛,江水上岸,外马路一片汪洋,一直漫到里马路,一天二次,沿岸人家叫苦不迭,解放后修筑了防汛墙,才解除了这一问题。
老码头与外马路
外马路的修筑给外滩地带的码头转运带来了极大便利,一批新码头、新仓库聚集在这里,大大促进了近代上海商贸事业的繁荣。据载,外马路筑成以后一年,“沪南之市面由衰而盛、车水马龙”,地价大涨,带动了百业的发展,工程局出卖土地获利30万两,除了抵扣筑路费,还将剩下的资金用于南市自来水工程的建设,从此南市老城厢也象租界一样,用上了自来水。
外马路曾经辉煌过一时,为上海“沙船云集”做出过重大贡献,王家码头街、新码头街、盐码头街、竹行码头街、万裕码头街、赖义码头街、生义码头街、白渡路、轮船码头、董家渡路等都在这里。一旦大批沙船到港,沿江的“萝夫”、“扛夫”黑压压的一大片,扛着货,像蚂蚁搬家一样,可谓壮观。杜月笙、黄金荣在成为上海滩大佬前,都在这里讨过生活。
原来的卸货码头后来是时髦的游艇码头
王家码头边的老房子见证了码头百年的兴衰
解放后,外马路进行了整顿,码头进行了改建,成了大上海的水上南大门,成了与江浙地区水上联络的枢纽,大量水果、蔬菜、农副产品从这里卸货。如果不健忘,当年关桥码头每年夏天从浙江过来卸西瓜的船摩肩接踵的闹忙景象还历历在目。许多调皮鬼一边在此游泳,一边偷偷爬上船去偷西瓜的情景应该还有印象。
随着城市改造的推进,外马路已今非昔比。之后,老码头内已经建有特色酒吧、休闲会所、主题餐厅、个性零售等。广场中心的景观水池,需要时还可变为一个水上T型秀台。旅游节期间,这里摇身一变成为时尚和饕餮的码头,阳光沙滩与老码头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尽享美味佳肴和城市风光。
改建后的老码头休闲旅游区
修旧如旧 开启新旅程
今年3月,复兴东路到陆家浜路段的外马路实行半封闭整修。可以看到不少施工者头戴安全帽走来走去,热火朝天地工作着。
在外马路沿线的景观改造中,对位于外马路中段的老码头区以及“复兴五库”的保留保护将成为亮点。
提到上海有历史的码头,很多人会想到“十六铺”。事实上,“十六铺”并非单指某一个码头,而是对黄浦江边一段历史时期出现的数十个散货码头的总称。在外马路南北两侧,散布着不少上海最早的水陆码头。
在上海开埠之后,尽管西方资本在黄浦江沿线新建了诸多码头,但它们的物权仍多为华人掌控。领头的强人中有商业巨子虞洽卿、卢作孚,前文也有提过,黑帮老大黄金荣、杜月笙,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更是不少。直至1948年,“十六铺”仍旧是上海繁华的水路码头。但“十六铺”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如今黄浦滨江的几个码头除了少量观光客运业务和市政项目外,基本不再承担码头的功能。
几年前,外马路中段的老码头区以及“复兴五库”被重新打造为时尚创意园区。“复兴五库”是卢作孚、虞洽卿等实业家兴建的五座老仓库。与富有生活气息的石库门建筑不同,“复兴五库”在讲究实用功能之外,还引进了西方工业建筑的简洁与流畅,外表朴实无华,但框架宏伟、硬朗并往往有柔弧形边包裹棱角。这些老仓库也进行过改造,有艺术空间、酒店、餐饮等业态进驻。不过,可能是地理位置与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老码头区以及“复兴五库”的人气与知名度都比较低。
在此次滨江贯通过程中,黄浦区将对这块区域的历史风貌也进行改造。据悉,五座老仓库将进行外立面改造、修旧如旧,周边配套景观也会同步建设。将来这里可能会成为南外滩景观上的一处亮点。也许不远的将来,外马路这条老马路就将会开启一段新故事。
外马路不仅连接了外滩150年历史,也贯穿了老城厢700年的历史,同时也是我们港口码头的历史文化。对于老上海来说,这里就像是一个时间保留区,或许所有的浮华都只是一个梦,有旧的新的相结合,有近代和现代的结合,使我们更感到这条路的亲切。
部分内容来源:爱爱163博客《老上海的痕迹(二,老城厢第一条新式马路——外马路)》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