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上海外高桥造船船坞中,总吨位超14万吨的中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花城号”缓缓浮起。
相比首制船“魔都号”,“花城号”总吨位增加0.64万吨,达14.19万吨;总长增加17.4米,达341米;公共及户外休闲区面积大幅扩容,分别达到25599平方米和14272平方米;零件数量更是高达2500万个。
从入坞总装到实现起浮,“花城号”较“魔都号”用时缩短了1个月,监造团队也从外国换成了中国本土班底。这背后是中国邮轮建造国产化率提升,建造周期缩短的硬核突破。
中国造船业虽然顶着“连续15年三大指标全球第一”的光环,但却在邮轮核心设备上“受制于人”。邮轮供应链利润长期被德法意等欧洲巨头垄断。2018年底,中国通过购买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的设计图纸,开启了国产大邮轮的引进之路,最终“魔都号”正式交付,让中国成为继德、意、法、芬兰之后,全球第五个能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如果说突破欧洲封锁,是中国发展国产大邮轮的历史使命,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则是一笔划算的经济账。业界公认,邮轮具有1:14的带动效应。一艘国产大邮轮就能拉动近千亿产业链,创造海量就业岗位。
编辑: | 胡萱妮 |
责编: | 方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