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弹性城市是指对经济、环境、社会和制度等领域可能发生的各种冲击,具有承担、恢复和预防能力的城市,强调的是一个城市的应变能力。当前气候变化、资源短缺、自然灾害等给上海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加,如何通过建设弹性城市,承接新的环境形势带来的挑战,成为上海必须正确面对和及时解决的首要问题。
上海市城市弹性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
报告指出,上海市近10年城市弹性指数总体上表现出上升趋势,反映了上海市城市弹性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城市应对各种环境风险冲击的能力有所增强。
1.经济弹性和基础设施在上海城市弹性发展中表现较好
上海在经济弹性、生态弹性、社会弹性、基础设施和城市治理等五大领域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别,经济弹性和基础设施在五个评价领域中较为领先。在经济弹性方面,2014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达到64.8%,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比超过了20%,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在各省份中排第一位,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有很大改善,大大提高了上海经济系统对外界变化的消化吸收能力。在基础设施方面,2014年上海市排水管道密度为3.31千米/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88万吨/日,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76.8%,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电力、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了城市应对突发性环境风险的能力。
2.生态弹性在上海城市弹性发展中表现较弱
生态弹性在上海城市弹性发展的各领域中表现相对较弱,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上海城市建成区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2014年上海市建成区面积占比为15.8%,比2005年增加了22.5%,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侵蚀增加,整体上仍削弱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虽然人工生态系统建设也在同期进行建设,如上海市人工湿地面积近十年来增加了约18倍,2014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等分别达到38.43%和13.53%,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人工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自然生态系统尚存在不小差异,城市生态系统应对环境风险冲击、并保持其结构和服务功能的能力受到削弱。
上海弹性城市建设面临四大挑战
1.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变弱
近三十年来,上海经历了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大规模的林地、绿地、湿地、耕地用地类型等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消失。按照相同的调查口径,2015年上海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自然湿地面积比第一次湿地调查减少了5.05万公顷,下降率为15.8%。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生态系统应变弹性的丧失。虽然近年来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力度不断增加,但人工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相对有限,而且城市绿化建设用地日趋紧张,未来能发挥的调节和吸纳能力有限。
2.城市排水设施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上海防汛排水设施建设尚不平衡,易涝地区排水能力不足。上海中心城区发生暴雨内涝的风险大大高于郊区,而中心城区等易涝地区按照现行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易涝地区排水设施的更新难度非常大。城市排水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理念滞后,体现在对雨水的管理侧重于末端快速排放,缺乏对雨水进行源头减少和资源化管理的规划和实践。低影响开发模式、海绵城市、弹性城市等可持续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还没有广泛形成。
3.高密度城区弹性化改造更新难度大
高密度城区难以提供充足的地表空间用于建设低影响开发或弹性基础设施,建筑的地基、地下停车场、人防工程、地铁、商业设施等城市地下深层构筑物等又将地下调蓄空间占据。目前上海的地下空间建设面积占中心城区面积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且这一比重还在继续增加。对已建城市地表和地下空间的弹性化改造和更新难度很大。而且已建成的高密度城区的弹性化改造和更新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会面临单位和个人对相关改造、拆迁的理解、支持和协调等难题,对城市更新的制度安排和创新提出挑战。
4.弹性城市建设技术支撑不足
弹性城市建设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理论和实践探索都还刚刚起步,有限的经验和技术也多为借鉴国外有关城市建设弹性城市、水敏城市的实践案例,由于每个城市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和气象特征等因素都很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城市的建设目标有很大差别,这也决定了弹性城市建设技术具有显著的地方独特性,国外相关较为成熟的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何合理地选择适合本地基础条件的技术成为上海弹性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
对此,专家建议应对气候变化风险需要一是要提升城市雨洪管理能力,除了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提升排水能力、还需要尊重自然,通过增加绿地湿地、修复自然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排水、渗水功能;二是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业等点源污染治理进一步精细化、进一步严格执法,与此同时,对于生活源、农业面源这两个主要的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应有新的思路和针对性的举措,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三是加快建设多元联动的原水供应格局,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汤铭 编辑:胡琰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