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这也是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有力佐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免费接种”等民众关心的新冠疫情的话题。而两会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就如何夯实我国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言献策。
眼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国该如何应变?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又存在哪些短板?针对这些问题,看看新闻Knews两会特别报道《问政中国》邀请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副院长冯录召,共同探讨。
新冠肺炎长期存在 需做好应对工作
近期,中疾控周报特别提出,2021年依旧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新冠肺炎或将成为全球或局部地区长期流行的传染性疾病。虽然我们已经研制出了疫苗,但疫情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对于这样的判断,曾光表示认同。在他看来,即使人类接种了新冠疫苗,但新冠病毒仍然会存在,它的流行只是受阻了,并不代表这种病毒被完全消灭了,因此不宜下“疫情彻底被控制”这样的判断。
在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状态下,新冠肺炎的零星病例还会出现,但大规模流行的概率降低了,危重病人和死亡病例也会大大减少。在冯录召看来,人类或许无法完全回到新冠疫情流行前的状态,但我们可以建立新的常态化防护习惯,比如将良好的个人防护与卫生习惯长期坚持下去,正确认识疫苗的作用、积极接种疫苗等。
而即便人类对新冠疫苗达到了普遍接种,也需要密切关注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看看哪些变异会影响疫苗的效果,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冯录召也特别指出,即使人类获得群体免疫,各国公共卫生机构仍要保持对疫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施行的社会防控举措,使新冠疫情不至于到处反弹、不至于挤兑医疗卫生系统。
局部疫情暴露我国公卫体系薄弱环节
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一年多来的疫情防控,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诸多短板。
今年年初,河北石家庄藁城区多个村庄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他们中不少人都曾参加过婚宴、葬礼、集会、聚餐等活动,聚集性疫情的特点明显。而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多个病例要么自行服药,要么到村里的诊所简单诊治,使得疫情没有被尽早发现,病毒在农村地区隐秘传播了一段时间。
曾光认为,石家庄藁城区的疫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出我国农村基层防控的薄弱环节。比如,广大农村地区的防疫人手明显不足,对疫情的反应、报告也不够敏感。对此,冯录召认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加强对传染病的筛查、检测和初步治疗的能力,尤其有必要加强发热门诊以及隔离病房的建设,把住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健康乡村的建设。冯录召表示,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形成三甲医院对二级、社区医院的“医联体”模式,这种模式也可以延伸至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将预防关口前移。
而曾光则指出,我们如今的卫生防控系统的业务指导关系,不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紧密了,在公共卫生防疫工作中,无论是地方疾控中心对于基层医疗卫生部门,还是大型医院的感染科、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对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技术指导,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稳定公卫投入占比 建设健康中国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主要指标之一,其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为规划重点。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就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等方面做出部署。据此,有代表委员建议,把公共卫生投入占GDP的比重稳定下来。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OECD(经合组织)国家财政公共卫生投入占GDP比重平均水平为0.26%。同口径下,2017年我国财政公共卫生投入占GDP比重为0.19%。这也显示,虽然我国公共卫生投入总量绝对数大,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法规没有明确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的明确比重。但在教育领域,相关政策规定,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GDP总量的4%。冯录召表示,稳定公卫投入在GDP中的占比,不应成为应对疫情的一时之需,而应当把健康产业当作一项重要的产业去看待。如果能确定一个对公共卫生基本投入的标准,将取得良好的长远收益。
不过也要看到,公共卫生投入是一个长期的效应,和短期就能见效的投入不同。无论是政府投入,还是老百姓,对公共卫生事业改革都要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杨龙跃 杨臻 方菲菲)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