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三十多天以来,上海各大医院收治了大量新冠感染患者,眼下这些医疗机构正处于重症患者救治的关键时期。在这场硬仗里,ICU毫无疑问是救治的主战场,也是疫情此刻的风暴眼。在这里,一线医护人员日夜接力守护,随时候命,努力点亮着患者和家属的希望,一起等待重症高峰拐点的到来。
这里是东方医院收治新冠重症患者的ICU,安静,但忙碌。
在仪器和床位间穿梭的身影里,一定有护士们。她们需要不时地帮助患者们翻身,俯卧位通气能帮助重症患者提升氧饱和。姑娘们几乎都是刚阳康不久,给一个插管昏迷患者翻身,需要5到7个人一起用力。
东方医院北院ICU护士长吕剑虹向记者解释:“特别是头端的这个地方,也要想办法把病人先托起来一点,然后把头换一个位置,这样子保证他气道是通畅的状态。”
护士长吕剑虹心疼姑娘们,但也知道,ICU护士需要的综合能力,无法在短期内突击培训出来。这就注定了,每一个护士只要身体还吃得消,就必须咬牙坚持。
午饭从11点就开始供应,但是下午3点才吃上午饭对护士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一个人去吃饭另一个人就不能离开,因为要照看她的病人。”吕剑虹告诉记者。
ICU里,每个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可能出现变化,都需要密切监看。除了护士,随时候命的,还有被称为“重症尖兵”的呼吸治疗师,新冠危重患者,大多面临着多脏器衰竭和肺部合并感染的险情,他们要为患者“争一口气”。
一位年过九旬的患者紧紧拽住呼吸治疗师陈荣璋的手,表示想拿开呼吸面罩。
时常要救治,总是在抚慰,呼吸治疗师陈荣璋经验丰富,他知道,在ICU里,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更大的考验,还在每次要协助重症患者去做CT时:“转运的话,病人需要有效的呼吸支持,药物也得跟着病人一块走。”
不长的一段路程,却性命攸关。
家属们呼唤着患者,陈荣璋则紧盯着移动呼吸机和血氧夹,确保药和氧气,一刻不停。
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老年人居多,伴有各种基础疾病,治疗周期通常较长。为了尽可能帮到更多病人,除了床位扩容,各种设备仪器也在紧急补位。
两台紧急订购的超声台车送到了,等不及厂方,重症医学科主任马少林,带着年轻医生们自己研究起了说明书,完成了组装。
ICU里的咳嗽声,很多时候就来自马少林。他正在看的,是自己的肺部CT。马少林看到自己“右上部有一点炎症”,于是他给自己开了点激素,然后又一头扎进了ICU。随时候命,是他的职责所在。
马少林看自己的肺部CT
东方医院北院ICU护士长吕剑虹告诉透视记者:“马少林只有头一、两天发烧时休息了两天,因为整个综合重症监护区和隔壁12张床的区域,包括5楼的CCU(冠心病监护)区域都是他负责,他是科主任嘛,所以他基本上不休息,天天都来的。”
这一天里,这个呼吸重症监护室共有5名患者转出到普通病房。一度陷入昏迷的张阿姨,经过全力抢救后,“闯关”成功。清醒后的张阿姨说:“这里的医生真的很好”。
但ICU里,总会有新的病人陆续进入,医护们依然还在随时候命,生命“大考”仍在继续。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吴骥 张俊 编辑:由由酱 忠辰)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