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联动长三角31家美术馆的“红旗漫卷:长三角地区美术馆馆藏及推介主题美术作品展”,于9月29日起登陆刘海粟美术馆。本次展览也是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展览汇集这些美术馆馆藏的70件主题美术作品,带领观众翻看新中国70年的璀璨篇章。
循着建国70年来的年代顺序,展览将新中国美术的演变划分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及“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三大阶段。展览以长三角地区的主题性艺术创作的过往与现状、美术发展进程为切入点,通过诠释身处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家不同的艺术创作状态以及他们以不同视角所描绘的艺术作品中的时代性,折射出70年新中国及新中国美术经历的岁月沧桑,鉴往知来,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在历史更迭中如何转型,不同的时代背景如何影响艺术家的主题性创作及艺术表现形式,不同时代的主题性艺术作品又给当时和现时的国人带来何种思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掀起热火朝天的现代化建设,水电站、盘山公路、穿山铁路等在崇山峻岭之中全面展开,这令一大批从旧社会累累苦难中走来的老一辈艺术家深受感染,他们情不自禁拿起画笔描绘新中国蓬勃生产、建设风貌。
刘海粟《挑河泥》
以刘海粟、黄胄、刘开渠、朱屺瞻、吴青霞、李焕民、魏紫熙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画家,在建国初期的美术创作中,呈现了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崭新面貌与蓬勃生机。这是他们饱含激情到工矿、农村、边疆、部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后,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笔下所绘的是为人民大众而创作的精心之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朱屺瞻《万里奔流》
展览中就有这样一批作品备受瞩目,如刘海粟《打铁》《挑河泥》、吴青霞《农具革新插秧船》、朱屺瞻《万里奔流》、刘开渠《祖国胜景》等,以一种真诚、质朴、饱含热情的笔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吴青霞《农具革新插秧船》
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则展现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美术作品所呈现出的创新意识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折射出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黄胄《驴歌图》
本次展览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都是艺术家把心中的歌献给共和国七十周华诞。他们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聆听人民心声,以展示美好未来的激越豪情,运用各种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去描绘新时代的多姿多彩。他们植根传统,紧扣时代,立足当下,彰显正气,主题鲜明又风格多样的佳作,生动记录了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折射出中华文化的璀璨与深厚,让人们触摸到画面中蓬勃的盎然生机,从而激发出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豪情壮志,承载和牵动着一个民族的心灵世界。砥砺创新、金声玉振,演绎和体现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吉鸿盛 《都市夜色》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表示,江南的文化特质映照在新中国成立 70 年的历史脉络中,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转化,将亲身经历和感悟融于笔端,让观众直观地看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好,也能让人深切感受到人民大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激情和喜悦,体悟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创造美好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不懈努力。
唐滔 《春风又绿江南岸》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回顾新中国以来的美术史,是以视觉形象认识、理解和表达新中国的历史,是创造新的中国形象的历史。70年,中国艺术一路走来的痕迹,从建国初期的“红色经典”到改革开放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对抗与平衡,再到当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生态多元共存的局面,翻开这本厚重的70年美术史,不难发现,无论处于多么艰难的处境,人们心中依然蕴藏着对于美的坚韧不拔的追求。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实习编辑:霍慧娴)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