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瓶液浸植物标本令参观者置身中草药植物王国
中医药博物馆镇馆之宝——针灸铜人
经过8个多月的闭馆整修,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今天重新开门迎客,其展品更为丰富多彩。昨天下午,记者在馆长叶进教授的带领下抢先探营,一睹为快。
镇馆之宝针灸铜人
走进博物馆,脚下徐徐展开的是名为“千年回响”的地面铜雕画卷,象征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二楼珍藏着镇馆之宝——针灸铜人。这具铜人高46厘米,宽22.8厘米,为女性形象,体态丰腴,面部表情慈祥,表面有580个穴位。根据锦盒文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曾编纂一部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医宗金鉴》。书成后,乾隆皇帝命工匠铸造一批针灸铜人,以嘉奖参加编纂这部书的人员。但是,这批铜人仅存这一座,其他均已失散。
叶进教授介绍,铜人是中医名家丁济民捐赠的。上世纪40年代,丁济民出资在某古董铺子买下,一路波折带回上海,铜人回归博物馆后,随着博物馆的变迁流传至今。
更多珍贵文物展出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中,一批批古代医学器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刀、钩、镊等一应俱全,其中一套来自南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还有一套78件的明清时期中医外科手术设备,保存完好,与西医外科手术器械颇为相似。
相比现代流行的“极简”风,古代人制作的生活器具设计精美,做工考究,兼顾美观实用:小小的明代铜球熏,内部香灶以万向环结构保持平衡;清末民初的竹制藏针盒外形古朴淡雅,更像是一件艺术品。
叶进教授说,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去年闭馆大修,现在对外展出更多珍贵文物。二楼展出一串北宋铜串铃,正面印有八卦图案,背面有日月星辰,摇动时会发出声响。这是古代医生行医的工具,只要听到铃声,就知道医生来了。因此,古代民间医生也被称为“铃医”。
传统与高科技结合
展馆三楼汇聚中药精华,从药用植物的标本到中药饮片,从药材实物到丸散成药,让人目不暇接。香椿、人参等草本植物被封印在相框中,构成一幅幅唯美的装饰画;150瓶液浸植物标本排成一面玻璃墙,充满视觉震撼,令参观者置身于神秘而优美的中草药植物王国。
新开放的博物馆增加了多个互动环节,将古老的中医学和现代高科技相结合,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参观者可在“唐太医署”前拍大头贴,体验“穿越”乐趣;也可亲自抓药制作防流感的香囊馈赠亲友;三楼多媒体区有可以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仪及脉象仪,让参观者客串一回中医;若天气好,还能到室外的百草园走一圈,辨一辨600多种中草药,当一回现代“李时珍”。
今天起至6月17日,焕然一新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将免费对外开放。市民可关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查看详细介绍和导览。
(来源:新民晚报)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