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专门为流浪猫设计的放归基地“猫岛”搬新家了。从原来上海浦东老港搬到了位于宝山顾村盛宅公园附近的新家,目前已有300多只猫成功入住新家。
昨天,全新的“城市猫岛”正式对公众开放,300多个参观名额一抢而光。那么,新“猫岛”有什么变化?能否破解流浪猫治理的困境?记者专门去探访了全新的“城市猫岛”。
曾经的废弃幼儿园,如今成了猫咪们的梦想家园,在这里,记者看到上百只猫猫或卧倒、或撒娇,治愈感十足。不少市民赶在开园首日前来打卡。新开业的“城市猫岛”新增设了“博学院”,主打流浪猫社区治理,也是上海首个城市流浪猫社区治理的科普馆,馆内的导览员都由性格较好的猫咪担任,陪伴参观者共同完成科普之旅。
目前,猫岛开放时间为周二到周五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周末延至下午17点,需在平台提前预约。另外,12岁以下儿童暂时不能登岛,以及皮肤敏感人群、严重过敏体质等特殊群体也不建议入场。
那么,这个“城市猫岛”到底承担的是什么样的功能,是不是只是流浪猫的收容所?个人能否到这里来收养流浪猫?据城市猫岛负责人介绍,这里并不是寄养机构或收容所,也不是宠物医院,而是用于城市流浪猫管理的科普宣传教育示范场地。同时,这里可以缓解小部分流浪猫生存问题,是它们短时的中途之家,也希望成为猫咪进入领养家庭的起点。
不过,仅靠猫岛这样的救助基地确实无法完全解决流浪猫治理问题。有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流浪猫约有5000多万只,如果任由它们繁衍,猫的数量和密度将几何倍递增。不仅会破坏生态链,对公共卫生安全也是一大隐患。如果不对流浪猫进行有效治理,放任它们流浪会带来什么危害?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的采访时表示,流浪猫、流浪狗分散到不同的环境中肯定会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本地生活的野生动物会造成一定的捕杀或者竞争等影响。那么对于人而言,任何动物身上都携带一定的病菌,如果是流浪在户外的动物,携带病菌可能性更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是一大隐患。
事实上,对于如何管理流浪动物,上海出台了一系列社区治理方式。2020年,上海九部门联合启动文明养宠三年行动,此后,绝育手术进社区、增设智能猫屋、开展TNR工作,也就是通过“诱捕、绝育、放归”控制流浪猫在数量上的野蛮生长。不过,目前上海仍有近30万的流浪猫。有业内人士表示,不科学的投喂、宠物主的遗弃是流浪猫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流浪猫的数量,不仅要加快针对流浪猫的相关立法,还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共同努力。
新的“城市猫岛”为了助力于解决城市流浪猫难题,也做了一些探索。例如,进入园内的科普馆,市民需要给小猫们,支付20块的工资,这部分收入会用于猫员工口粮,和绝育手术费,另外,还推出了15元到20元一杯的猫岛咖啡,将钱款用于助残公益项目,这些都是猫岛自我造血的新尝试,防止资金断裂导致猫岛面临关停的困境。
城市猫岛科学规划与社会动员能否真正解决城市流浪猫治理困境?是否具备可持续经营的条件?未来这类模式能否进一步拓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表示,城市猫岛是集中管理流浪猫的一种创新模式,通过集中管理、志愿服务、科普和社区推广等机制,来共同解决城市流浪猫的治理困境。这种模式不仅在上海有很好的适应性,而且在其他同类城市也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在马亮看来,只要是能够选择比较好的位置,通过完善的运营模式来支撑,并且有大量的志愿者去参与,这种流浪猫集中管理方式,是有很强的可持续经营的空间。不过,马亮也表示,类似城市猫岛这种收留流浪猫的基地要持续发展还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支持,社会更多部门的参与,并且在运营模式上有更多的创新。此外,马亮还表示,对于流浪猫、流浪狗治理工作需要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推广城市流浪动物的科学管理模式,提升公众的认知和参与度。同时,也要倡导养猫养狗人士善待自家“毛孩子”,不要随便遗弃,这才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编辑: | 陈昱卉 游玮 |
责编: | 彭晓燕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