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小年。我们来到了奉贤南桥的周丽娟家。联系选题时看了她的故事,从中学开始,14年照顾一对独居老人,看似波澜不惊,却在平静里有种坚韧绵长的力量。电话里,周丽娟的语速很慢,一字一顿,每个细节都不厌其烦地与我确认。
见了面才发现,周丽娟短发,身材高挑,腰板挺直,一看就是手脚麻利,雷厉风行。早上十点不到,周丽娟已经开始在厨房忙碌起来。锅里炖着鱼,一边案板上,山药已经削皮切片。
红烧鱼头,山药肉片炒木耳,这些菜都是周丽娟照料的夏月莲老太太爱吃的。所有的食材都是精心挑选。铁棍山药削皮后,一片片切得很薄,周丽娟说,这样切成薄片,山药可以炒得酥烂一些,方便消化也更加入味。每到周末,周丽娟总都会烧上几个老人爱吃的小菜,给她送去。如果来不及做也会买些熟菜带去。不过,自家做的菜,荤素搭配,易于消化,适合老人,口味也比较清淡,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坚持自己做。周丽娟妈妈钱桂勤有时也会在一旁打下手。
周妈妈不到60岁,看上去身体硬朗,但头发已经白了大半。周妈妈说,自己前几年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严重的时候躺在床上不能动,家务活都交给了女儿。每到了周末,她都会多准备一些食材,给老人洗好带去,省去老人自己跑菜场买菜洗菜的麻烦。
周丽娟的儿子小恒今年6岁,虎头虎脑,活泼可爱,小恒知道,每个周末妈妈都要到钱桥乡下看老太太。从南桥到钱桥,坐公交车需要一个半小时,开车也要半小时,小恒喜欢粘着妈妈,所以会和妈妈一起去钱桥。周丽娟和妈妈钱桂勤收拾好东西,带好饭菜和水果点心,催促着小恒赶紧出门。几乎是每个周末,一家老小三代人就是这样出行的。
夏月莲老太太家在前桥的一处平房,屋内破旧不堪,这个家,老太太已经住了很多年了。多年前,老先生还在世的时候,老俩口曾经住过敬老院。也就是在敬老院里,周丽娟认识了这对病弱的老人。采访中,周丽娟回忆,在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中,她看到两名瘦弱的老人坐在角落里,老伯龚瑞贤两腿残疾,阿婆夏玉莲有轻微脑震荡和腰椎病,两人靠低保过日子。周丽娟额心里就萌生了照顾的念头。因为住不惯敬老院,老俩口很快又搬回了自己家。周丽娟就天天去老人家帮着做些家务,每天帮忙洗碗,打热水。这一照顾就是14年。
在老太太家里,周丽娟忙前忙后,无暇顾及采访。自来水冷得刺骨,周丽娟动作麻利,卷起袖子就开始洗衣服。老太太聊天时说到嗓子疼,周丽娟的妈妈悄悄跑出去买了西瓜霜含片。寒潮来袭,老太太家的水管爆裂,当场水漫金山,正在上班的周丽娟接到老太太电话,赶紧给爸爸打了电话。周爸爸马上赶到老人家,帮着舀水,清理房间,修好了水管。老人的羊绒衫,羽绒服都是周丽娟准备的,家里的手机,洗衣机,各种吃喝用度也都是她买的。老先生在世时住院,一度神志不清,周丽娟帮着换尿布,来回奔波,直到老先生去世,病房里的人都以为这是老人的女儿。
自从18岁开始认识老人,毕业,当兵,工作,结婚生子,直到现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照料老人这件事,整整14年从未间断过。周丽娟笑着说,当时即便是挺着大肚子,也会一路小跑赶公交车,连售票员都已经认识自己。很多人都觉得周丽娟的坚持很不容易。我问了她一个最寻常也最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坚持这么久,要放弃太容易了。周丽娟说,照顾他们时间长了,产生感情了,久而久之在他们心里我就像他们一个亲人,每个礼拜他们总会盼望着的,我自己也放不下割舍不下,心里有这样一份感情在。说完,她笑笑,点点头,也许就是这种感情支持着她14年如一日地延续着这份特殊的母女情。
(看看新闻网记者:王琳琳)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