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美术馆所在的位置,从前是上海港装卸煤炭的专用码头。这座煤码头见证了上海昔日黄浦江畔的工业辉煌。而设计之初,建筑师柳亦春就在思考,新的美术馆如何与这里的历史以某种方式进行对话。
最具气势的110米长的煤漏斗被保留下来,并且美术馆以独特的“伞拱”结构与其呼应。同时,采用清水混凝土材质,营造出一种简洁又大尺度的氛围,表达对过去黄浦江畔工业文明的回望。
而在柳亦春看来,当黄浦江畔的工业岸线向生活岸线转变,工业遗存的处理就成了重中之重。
依托原有的建筑,让它以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继续存在,成为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一部分,是柳亦春一直坚持的建筑态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胡圣丰 编辑:夏定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