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危机。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在2022年10月21日上午举行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五场记者招待会上,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所做的承诺的目标;2021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此外,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近1.8亿吨,累计成交额达76亿多元。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兆安表示,生态文明建设要用“两条腿走路”,既要依靠行政的力量,也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市,就是以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具有历史性意义。
碳排放权交易的探索只是起点。张兆安注意到,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在张兆安看来,生态环境市场内涵丰富,除了碳排放权,还可以探索用水权、用能权的市场交易,甚至将绿色低碳的技术、服务、生态环境的数据等各类要素逐步纳入进来。
“而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市场,需要先打好基础,包括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规则等等,只有这样,市场的交易和流通才能更加顺畅”,张兆安说道。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宋懿 周雯飞)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