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上楼充电,就好比居民区安全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最近,上海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尝试引入一套智能设备,一旦居民将电瓶车推进电梯,系统就会发出警告,电梯立刻停止运行。试点3个多月以来,居民们已经从一开始的"不理解",逐渐养成了“非机动车入库”的习惯。
家住保平小区3号楼的章阿姨,为我们演示了一把“推车进电梯”。果然,只要电瓶车压过这块感应板,电梯立即发出警报,提示“消防条例规定,电梯禁止电动车上楼”,同时电梯门也无法关闭。
保平小区3号楼居民章秀娣告诉记者,安装这套设备前,居委来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大部分居民都表示同意,因为大家早已经对“电瓶车上楼充电”,深恶痛绝。“我们2015年的时候6楼着火,当时走廊里都是电瓶车。那场火以后,我们大家都把电瓶车推下来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又开始上楼充电了。”
为了拆除引发火灾的这刻"定时炸弹",今年8月,保平小区决定在3号楼试点启用这套智能识别装置。别小看这块长1米、宽30厘米的检测板,它内设精密的感应装置,通过重量、路径等一系列数据,感知到进入电梯的电瓶车,从而触发警报系统。
“电动车检测阻车系统”研发工程师周平告诉记者:“这个检测板内,安装了八个传感器,可以对进出电梯的物体进行特性检测。比如电动车,带有磁场和金属体量等特征。检测板就会根据传感量进行基准检测。判断是电动车进入电梯,电梯就会报警,并且停运。如果电动车退出,它就会停止报警,电梯也会恢复运行。”
短短3个月时间,居民们已经从一开始 碍于面子“不得不配合”,到现在,养成"电瓶车入库"的习惯。为了进一步鼓励居民“停车入库”,小区物业还计划取消地下车库的停车费,并降低车库内非机动车的充电费用。
3号楼居民章羽说:“原本很多居民的想法都不一样,现在做了这个装置,起码是一刀切。其实这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自身安全。”
同为3号楼居民的崔永强说 :“我以前没有车,现在停车规范了,地下车库也很方便,我就买了辆车。外面电瓶车充电是1元充4个小时,我们停车库是1元充5个小时,而且停车也不收费了。”
更让社区工作者欣喜的是,引入智能设备的初衷,是想用科技手段防范火灾。没想到在实践中,却为“社区自治”打开了新局面。
彭浦新村街道保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聿星说:“现在居民的安全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楼道公共部位堆物也完全杜绝了。居民就觉得,这个楼道是我们自己的楼道,我们安全了,我们还要做到清洁。下一步,他们还有计划要做到楼道更美丽。”
这两天,针对试运行期间发现的"误报"情况,居委、物业和研发企业,还在不断调试。升级版的智能感应装置,将提高检测准确率。
据悉,在第一台电梯阻车系统试点成熟后,彭浦新村街道将计划在街道各小区全面推开。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施政 编辑:王珏)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