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Knews记者了解到,随着第十八、十九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组网,迈开了中国北斗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
按照计划,今年底,北斗系统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2019年至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20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作为中国“智造”的靓丽名片,“北斗星座”将更加闪亮。
据介绍,北斗一号实现了中国导航卫星从无到有的突破,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导航卫星的国家。北斗二号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等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服务商。
2015年至2016年,我国陆续发射了5颗北斗三号试验卫星,验证了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卫星载荷,轻量化、长寿命、高可靠的卫星平台以及星间链路、全新导航信号体制等关键技术。
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走计划,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升空,开始了系统组网。站在北斗一号、北斗二号两代系统基础上,北斗三号技术更先进、优势更明显。
定位精度是导航系统的生命。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的性能提升1至2倍,定位精度将达到2.5-5米的水平。而且,从北斗二号向北斗三号过渡,能够确保老用户无感知、新用户提性能,最终实现技术的新老更替。
高精度时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天地间时间越同步、误差越小,定位精度越高。北斗三号卫星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相比授时精度50纳秒、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的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将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北斗三号还采用了新型导航信号,频率稳定度和信号质量都较北斗二号有大幅提高。
相比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从一诞生就身怀一项独门绝技——短报文通信。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短报文服务基础上,北斗三号服务容量提升10倍,单次可发送1000多个中文字符甚至是图片,实现了从“短信”到“微信”的跨越。与此同时,用户机发射功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终端小型化、集成化,使用更方便。
除了这些,北斗三号身上还有很多创新闪光点:建立星间链路,解决全球布站、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开发适于直接入轨、一箭多星发射的“全桁架式卫星平台”;卫星设计寿命由8年提升至10-12年。
更重要的是,北斗三号的研制过程中,加大了国产化部件的应用验证力度,工程师们用超过一般卫星3倍的时间反复验证、测试、迭代,全面考核器部件的可用性、可靠性。目前,北斗三号卫星上的关键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为加快组网应用步伐,北斗三号团队还创新协同模式、优化管理流程,发射场的卫星试验人员较以往减少近一半,在发射场的全流程时间缩短近三分之一,研制人员和研制周期都大幅缩减。卫星研制实现了“量产”,一箭双星高频次发射成为组网常态。
2012年12月底,北斗二号系统建成,正式提供区域服务,范围覆盖包括我国及周边地区在内的亚太大部分地区。如今,由19颗导航卫星组网建成的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将把服务范围扩展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未来,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后,北斗三号服务范围将覆盖全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汤铭 实习编辑:冯蕊)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