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硬的城市建设话题,多了10个“人”,击中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现场。 陈正宝摄
这两天的上海媒体,被“五个人人”刷了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这段话,变成了2020年6月23日召开的十一届上海市委第九次全会的主题。
这次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意见》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建设的大量论述,经过一次次反复起草、征求意见、座谈讨论、修改再修改,成为上海决策者梳理分析、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转化为切合本地实际的具体实践的过程。其间,隐藏着这座城市历百年风雨而能领潮流之先的一部分密码,更成为引领上海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遵循。
上海为自己确定了“五个人人”的城市努力方向——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很多市委委员告诉大江东工作室,对这段话印象深刻。
“我还记得,2017年市委全会提出上海未来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会场上响起热烈掌声。这次的‘五个人人’是升级版,把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内涵和新时代上海发展格局描绘得非常清楚。”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
“听报告时有震撼的感觉。‘五个人人’有直指人心、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地方的力量。”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上海一直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展的先行先试者,这次以《意见》形式,将总书记人民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制度建设、系统设计,体现了成熟的城市治理方略,又一次站在全国前列。“有这样的定位,未来的上海更让人向往,群贤毕至、近悦远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样板。”
6月23日,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市委全会上作报告,系统说明人民城市建设需要着重把握好哪些问题。 陈正宝摄
相隔10年,上海再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大江东注意到,上海发展目标里,除了“五个人人”,还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市委书记李强说,市委全会确定以人民城市建设为主题,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将总书记重要指示转化为具体实践;同时,也是“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好地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句话,同样出现在这次全会决议和《意见》中。上海提出,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书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成年人耳熟能详,瞬间唤起城市发展的一段重要记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人对地方发展的评价,还习惯于以GDP论英雄。此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亮眼主题,世界各地城市建设的特色案例,7000多万人的大客流和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更新了上海的城市文化和发展理念,人们对“城市”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
一晃,这已是10年前旧事。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渗入上海文化血脉。它演变成3年前的“城市有温度”,今天又赫然成为《意见》中醒目的“人本价值”、“共建共治共享”、“五个人人”——与五大国际“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城市定位并行,这是上海发展的另一条有温度的脉络。
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学新在小组讨论中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水涨船高”的过程。今天的上海市民,对“人生出彩机会”和“有序参与治理”的期待,比以往更高。作为全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有条件、也必须闯出一条人民城市发展建设的新路。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年。30年前站在外滩看浦东,对面都是棚户简屋和农田。上海人还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现在,阡陌农田建成了陆家嘴城市会客厅,这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具体体现。”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张江科学城,“背着书包进来、开着宝马出去”的创业传奇,时有发生。
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表示,高端科技人才引进,上海确有房价昂贵等短板,但城市的安全感,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切实能“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图。 资料照片
共享共治共建,“人民城市”有了新篇章
“静安区,有位住在8楼的老先生,很多年没下过楼。加装电梯后第一次到楼下,大哭了一场。”小组讨论中,一位市委委员谈到“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重点问题”时,感慨地讲了调研中听到的故事。
“黄浦区老城厢现在做的是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还有不少不成套住宅……”
“老旧小区停车难,不能光在小区内发掘潜力,还要研究周边资源利用……”
“上海有农村常驻人口252万人,村居环境怎么提升,才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会期只有一天,但从小组讨论到接受采访,市委委员的发言多是城市建设与百姓民生的具体问题,处处凸显“人民至上”“人民城市”理念。
除了共享城市发展物质成果,委员们更加看重人民群众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着力于共治、共建的制度安排和探索。
6月23日下午,市委全会上,委员们正在进行小组讨论。 姜泓冰摄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就要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政府政策制定的直接出发点。基层最丰富、实践最生动、群众最智慧。很多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都会找到创新的积极办法。改变内循环、自评价模式,政府工作才更有成效更接地气,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说。
“上海疫情防控过程,就体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经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顾洪辉举例:有人说上海人最怕死,认真宅家抗疫;上海人也最不怕死,上海医疗队援鄂行动最快,报名之踊跃令人动容。上海可以迅速动员起数十万社区志愿者,将社区防控、居家隔离落到实处,“反映出上海市民的主体意识和良好依从性。”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共建共治共享,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说,他们3年前开始探索“两代表一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下社区联合接待群众机制,已从基层征集到1800多个问题,其中1300多个得到解决。习近平考察古北市民中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之后,又有七部立法草案前往听取意见,数条已获吸纳。
上海已有45公里黄浦江岸线贯通,还江于民。今年,42公里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也将开放。“一江一河”成为将城市最好资源、更多公共空间留给百姓的重要标志。
从“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杨浦滨江是习近平考察上海作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指示的地方。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说,为贯彻总书记殷殷嘱托,杨浦滨江正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的示范点,建设开放了更多绿地、文化场所、健身场地,还建立了区域联席理事会,搭建人民建议征集平台,主动收集百姓对杨浦滨江公共区域建设的意见建议。围绕发挥人民城市主体力量,杨浦区还与区域内复旦、同济等高校携手,设立了社区政工师、社区规划师、社区健康师等“三师三顾问”以及人民事人民定的社区事务代表表决制等。
日常服务人口超3000万,拥有各类市场主体270多万,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700公里,建筑总量13亿多平方米,有电梯24万余台在运行……如此丰富肌理、庞大复杂系统的城市,一面要在国际竞争中“与强的比,向高处攀”,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一面念念不忘营造人民品质生活的“小确幸”,誓要做到“绣花般精准精细”——上海不可能也不想“抄作业”。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大变局之际,上海志存高远,率先探索,要走出一条超大规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与治理的新路。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