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
· 尾矿——指矿山开采矿石经破碎选出有价值的矿物之后,留下的矿渣。
· 尾矿库——则是筑坝拦截或围地构成的,用于堆存尾矿或其它工业废渣的场所。
· 头顶库——尾矿库有很大一部分随矿建于山上,建在山上的尾矿库,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就叫“头顶库”。
2008年山西襄汾发生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
2008年,山西襄汾发生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26万立方米混杂着矿渣的泥水从100多米的半山腰倾斜而下,瞬间吞没了山下的村庄。事故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踪。
2015年甘肃陇星锑业有限公司尾矿库泄漏
2015年,甘肃陇星锑业有限公司尾矿库泄漏,造成跨甘肃、陕西、四川三省344公里污染带,约十万人口饮水受到影响。
“尾矿库事故,不是天灾,而是人祸!”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尾矿库领域专家张力霆这么定义。
矿企存在侥幸心理,安全意识的淡漠加上节省成本的考虑,很多头顶库都存在建设简陋、超量蓄容的情况。随着洗矿泥水夹带着的矿渣不断排入尾矿库,泥石堆积的高度会不断抬高。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一村庄处于头顶库威胁之下
出现渗漏仍继续使用的尾矿库也不在少数。生活在头顶库下的居民,常常用“头顶悬剑”、“定时炸弹”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因为一旦溃坝,泥石流就会顺势冲下,将他们连人带房子一起吞噬。建于平地上的尾矿库,也常常备受附近居民诟病。因为建设标准偏低,尾矿库内的废料经过雨水冲刷,往往会带着污染钻进土里甚至河里,影响整一片的环境。
堵截、跟踪,头顶库成敏感词汇
河北是中国第一尾矿库大省,尾矿库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今年6月有媒体报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南款村的一处头顶库——金华隆矿公司所属的尾矿库虽然在3年前已经停用,但由于之前尾矿库建设缺乏安全设施,停产后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闭库流程,所以一直存有巨大安全隐患,并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7月,环保部联合河北省人民政府对其进行挂牌督办。
河北省保定市南款村,尾矿库整治前的情况
10月,看看新闻Knews记者驱车前往南款村,了解整治进展。没想到,记者一进村就遭遇阻拦,乡镇府甚至安排人跟踪记者车辆。
记者在南款村采访时遭到跟踪
看来先前媒体的曝光对这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挂牌督办,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让当地政府成了惊弓之鸟。头顶库,俨然成了一个敏感词汇。而在南款村附近,记者试图寻找其它头顶库进行“突击检查”,了解村民们生活在头顶库之下的担忧和恐慌。出乎意料,这一次不配合却是村民。
“我不知道尾矿库在哪,你不要采访我了。我在这矿上工作,被老板知道我这工作保不住了。”村民们一看到镜头便警惕地闪躲。
政府怕媒体再找出什么对他们不利的因素,再担责任;村民们怕得罪矿上的老板,丢了工作。殊不知,他们最该担心的是头顶库究竟安不安全,会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财产。这样的悖论,让人心酸。
头顶库,顶在脑门上的危险
承德大正矿业有限公司二道沟尾矿库,后经专家鉴定为一座“头顶库”
在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记者终于找到一座“可以接近”的头顶库。
这座头顶库的滩顶高程有500多米,站在头顶库的围坝上,就可以看到下游不远处的村庄。
头顶库是指尾矿库下游1公里之内有居民、有大型的工矿企业。一旦发生溃坝,后果不堪设想。
“怕,怎么不怕。离你那么近,500米都不到。”村民陈勇指了指尾矿库所在的方向。陈勇说,很早之前他们并不知道这有什么危险,后来看到新闻说其它地方有头顶库垮塌的事故,才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夏天,村民们原本都喜欢下雨,能让干热的天气稍稍缓解一些。可是如今,他们最怕的就是大雨。一入汛期,就到了村民们最担心的日子,暴雨之下,溃坝的风险就成倍增加。
“下大雨,尾矿砂比较松散,会冲沟。汛期就要24小时盯着。”在尾矿库上工作了10年的刘占兵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主要还是安全意识淡薄。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尾矿库领域专家张力霆说。虽然大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确实会对头顶库的安全产生威胁,但归根结底是这些头顶库的底子不够硬。没有严格的设计、审查、监测程序,怎么可能避免风险。
就拿最基本的尾矿库巡坝人员来说,《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对这个岗位的资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目的很明确,这个岗位必须能够判断哪里出了问题,风险有多大,以及如何采取紧急预案。
可现实是:“之前的尾矿工,就我们村的一个村民,小学也没有毕业吧,证书什么肯定没有的,就看个门。”在柳林县,就有村民这样说道。
其它媒体在之前的报道中,也曾多次披露当地尾矿库相关从业人员缺少专业资质。而在记者探访期间,承德大正矿业有限公司二道沟尾矿库的值班室一直是大门紧锁,更不用说找到巡坝人员的踪影。
承德大正矿业有限公司二道沟尾矿库的值班室大门紧闭
从2001年至2013年,全国共发生尾矿库事故85起,其中死亡事故19起,死亡364人。
不能让无主库成为漏网之鱼
2013年,河北省安监局对全省2470座尾矿库进行全面会诊,一半以上要求诊治,原有的614座“头顶库”,对其中355座实行关闭。到2018年底前,生产运行的“头顶库”全部要求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化水平。柳林县当地的官员也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柳林,“头顶库”将不会再被批准建设。
河北省政府这次下了决心,要对尾矿库,尤其是头顶库做系统的整治。不过专家提醒,在管好登记在案的尾矿库之外,不要让无主库成了漏网之鱼。
“山那边有很多没人管的小尾矿库,私人小老板。那个就随便找个地方堆一下。”村民们向记者透露,承德市宽城县的山沟,早几年就已经被尾矿库填满了。
近几年河北尾矿库整顿之风日紧,这些私人小老板,很多都选择了“跑路”。找不到主人,这些库便成了“无主库”。大型尾矿库经过近几年的整治基本都能安全达标,但小的尾矿库,尤其是无主库才是最让村民头疼的。除了没人担责的安全隐患,对这些“无主库”放任不管,更是对附近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天总是灰蒙蒙的,你看我的枣树都成灰色的了,全是土。”
“下雨天,河道里的水都是黑的,脏,真埋汰。”村民们向记者抱怨,乱采乱放的小型尾矿库,给他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尾矿库关停,在监管之下都会有一个复杂的程序。“不是停用之后就万事大吉了,现在的尾矿库都采取终身负责制,即便停用也要进行安全排查。而一旦选择闭库,也要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闭库设计,进行安全闭库。”张力霆向记者介绍。
然而,无主的尾矿库,很多连安全设施都没有,更别说按照程序闭库。老板跑了,大多数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市政拨款,基层治理的方式解决。见一个报一个,批一个治一个的治理方式,不知道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矿区治理,走得越前代价才会越小
完成生态修复的尾矿库
远处的山披上是已经完成生态修复的尾矿库,如果不是孙照坡指给记者看,基本已经很难辨认。修复了三年,这个曾经的尾矿库已经和周围一样,变得郁郁葱葱。
“我们在尾矿库坝体上种树,每加高一层就种一层,等到尾矿库闭库,它就已经完成生态修复了。”河北省宽城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孙照坡向记者介绍他们正在探索的一种模式。和从前先发展再治理的思路不同,他们现在要求企业两者兼顾。
除了生态修复,河北省政府还希望将尾矿变废为宝,通过减少尾矿总量,来控制尾矿库的数量。
用尾矿砂做成的透水砖
“这个是我们用70%的尾矿砂做成的透水砖,已经铺在北京长安大街上了。”河北省建材工业协会副会长田文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块砖看上去和普通砖没什么分别,其实就是对尾矿砂进行了废物利用。
虽然目前二次利用的尾矿砂,在总量上还很难达到一个很高的比利,但这至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
其实,对于矿区治理,走得越前付出的代价才会越小,利益当前、不计代价,只会让代价变得更高。
湖南雄黄矿的觉醒迟到了将近半个世纪,留下的便只能是死亡边缘的苦苦挣扎;山西采煤沉陷区的人们,直到家园被毁时才奋起反抗,却终于只能搬离恋恋不舍的故土。希望河北的干预为时未晚,并能给人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湖南、山西、河北,它们只是中国矿区的缩影。工业时代里,机器轰鸣的巨响遮盖了潜伏的危机,在短暂的狂欢之后,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土地和充满伤痛的生命。我们无法苛责历史,“难以挽回”不该成为推卸的借口。
矿区之殇,与每个人都相关。因为评判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从来都是看它能否给予每一个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编辑:周杰)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