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浦江边的东昌路渡口坐81路公交车,在第24站大同路清溪路下车,就是现在的高桥镇。
东昌路渡口搭乘81路公交,坐24站,大同路清溪路下车。
而这个“清溪”实际上是高桥镇的古名。
到了明代,高桥已经是浦东非常繁华之所在。民国17年也就是1928年,这里被设置为“高桥区”。如今浦东的高行、洋泾、杨思、塘桥都是当年上海的17个区之一。
高桥区,位于现在的浦东新区北部。民国17年即1928年设置高桥区。区境东沿椿树浦、咸塘浜一带,南至杨家沟,西抵黄浦江,北至吴淞口。高桥的名字因桥而得名,高桥另一个名字叫翁家桥,始建年已不可考。
高桥也其实并不高,但当年颇为著名,高桥镇就以桥得名。如今的高桥倒真有三高:出高人、建高宇、传高艺。高桥的名人、建筑、绒绣,全市闻名。
高桥的高人有哪些?自然得提到这几位——杜月笙、李平书、谢秉衡、钟惠山等等。但严格来说,杜月笙、李平书算是江苏苏州人,因为当时高桥还不算隶属于上海。
不一般的绅商
李平书1854年出生于高桥一个中医世家。14岁父亡后,他辍学到花行、米豆行当学徒。17岁开始在科举的路上蹉跎岁月,33岁才得了优贡,34岁赴广东当了知县。知县任内,因支持农民抗击法军侵占广州湾,被“遵旨革职”。事后广东一位官员提及李平书胆大妄为时,李鸿章为他说一句公道话:“天下州县皆如李令,洋人敢要我中国土地耶?”
再往后说,武昌起义上海革命党人满腔热血,尤其是同盟会在上海的头领----蒋介石的赤膊兄弟陈其美恨不得第二天早晨也让上海换了人间,可惜革命党人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哪是清政府的对手?因此,陈其美想到了上海滩的另一种力量:绅商——他们有钱有人还有枪。
李平书不仅是一个商人,更是一个有地位有名望的上海士绅。商人不会像阿Q那洋得意之余大叫造反,士绅更不会大喊要什么就什么,欢喜谁就是谁。
但李平书和普通绅商不一般见识。他这一造反,也就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成为辛亥上海光复的领袖,封建时代结束后上海地区的首位民政总长。
再说杜月笙。
杜月笙与“高桥爷叔”
“海上闻人”杜月笙1888年出生于高桥杜家宅,四岁丧母,六岁丧父,靠外祖母抚养,落难时还吃过百家饭。杜月笙后在十六铺“潘源盛”水果行发迹,并得到陈世昌和黄金荣的提携,靠三鑫公司贩鸦片军火致富,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
杜月笙(左),张啸林(中),黄金荣(右)
成为72家企业董事长的杜月笙对高桥还是有感情的,1931年他50岁时在家乡买地建造杜家祠堂,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祠堂落成之时,连蒋介石也送了一块匾:“孝思不匮”,杜月笙还请梨园界名角来上海演堂会,空前绝后的盛况至今还是上海人饭后茶余的谈资。抗战时,日军飞机轰炸高桥的德古火油公司,殃及杜家祠堂,现仅存藏书楼归部队所有。
还有这么个说法。杜月笙少年时得到乡邻接济,发达后对家乡人是知恩图报的。有一次,一位高桥人遇到急难,辗转来到市区华格臬路(今宁海路)杜府,看门人见是乡下人打扮,不耐烦地轰他走,正巧杜月笙送客人出门看到:“这不是高桥爷叔吗?快快请进里面坐。”并吩咐下人,以后凡有高桥爷叔来,一律请进,不准怠慢。
从此,“高桥爷叔”成了家乡人的代名词。至今高桥人遇到口角,也会息事宁人地找台阶:“算了,我不跟你多争了,你是高桥爷叔!”
年近70的王鷁翔是浦东高桥地区的文保志愿者,也被人称为“高桥爷叔”,他介绍了高桥的这家颇有名气的茶馆。
清溪茶馆
茶馆三进院落,古树参天,粉墙黛瓦,庭院深深。偶有茶客品茗,清静自然。
很难想像,88年前、这里原来就是高桥区的区政府所在地。据高桥爷叔介绍,当时这个楼也是二层楼,后来五几年的时候变成高桥中学的第三宿舍,文革以后就变成高桥镇的办公所在地了。他的父辈们来这里办过事,自己住过用这办公楼改建的集体宿舍,对高桥区的第一印象正是由来于此。
记忆中,高桥爷叔看到过家里的土地证,上面就写着高桥区凌江乡,当时是解放初期,土改的时候叫高桥区凌江。而几经搬迁,写有高桥区的土地证早已遗失,不过,有一个地方一定还保存着当年的记忆,那就是坐落在高桥东街81号的这幢中西合璧的特色老建筑——仰贤堂。
仰贤堂
高桥区的时候这是一个民宅,从1930年开始造,造了好几年,宅子的主人沈氏便是高桥本地人,最早他是在上海市区开五洋店卖洋货的,发家以后在这里买地,造了这个房子。
这幢在高桥区时人尽皆知的豪宅,眼下是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张民国三十年,高桥大户人家的结婚证书。这张结婚证中西合璧、精美绝伦,上面既有牡丹凤凰,也有西方的小天使安琪儿。证书上除了新婚夫妇的生辰年月,还明确提到了高桥区。
当时高桥区的西街、东街、北街的交汇处,热闹风光也是一时无二。在不少老高桥人的心里,那是童年时过年过节最向往的地方。吃穿用玩,一应俱全。
沿街的这家蓓蕾绸布行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一匹匹的土布,挂着竹子做的价格牌,还有如今已难觅踪影的士林布。
高桥的以为原住民沈伯兴老伯伯介绍说,从1928年到1949年,那时候的高桥非常热闹,尤其是他们朝前的唐家桥三角地,小时候总盼着爸妈领出来玩,过年时候来买点洋布,做两件衣服、做双鞋子,再买点年货,都在这个充满童年回忆的地方。
回头再看看当年士林布制衣服的样子,是不是很有气质呢?
民国26年,也就是1937年,这块区域变成了浦东北区,属于上海特别市。到1956年,撤销了高桥区,与洋泾、杨思两区合置为当时的东郊区。
如今的高桥,已经开启了一个千年古镇新的里程。
完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