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香港人之外,似乎最喜欢吃西点的,就要数上海人了。每一位老派的上海人,心中都有自己最最爱的一款,它好像一枚小小的“魂灵头”,深深潜藏在心灵深处,怎么也忘记不掉。
哈斗、牛利、蝴蝶酥、咖喱饺、拿破仑、杏仁排……这些西式点心,都如它们的名称一样富有想象力,在当年很多面包房、食品店里都可以买到,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小孩子,或者新上海人,恐怕连听都不见得听说过。
上海人在吃西点上是极为讲究的,特别是那些年代悠久的老上海味道的西点屋,到现在依然是门庭若市。不是说红宝石、红房子、静安面包房这些就不是上海西点了,但今天盘点的这几家都是沪上西点中的“老长辈”了,其中有的“看懂上海”以前就写过,这些可都见证了我爹爹姆妈当年“轧旁友”的甜蜜记忆。
凯司令 1928
说到老上海,哪儿能少了凯司令。1928年为纪念北伐军凯旋而得名,是老上海西点类别里唯一幸存的“中华老字号”。
南京西路上的凯司令
那个风情十足的老上海,《色戒》里的王佳芝坐在这里等老易;张爱玲也常挽着炎樱一起来。当年一般人家小孩子,若能到凯司令两层楼的卡座坐坐,或是买上几只点心,也是相当“扎台型”了。传承近百年而不倒,若论老上海西点的头把交椅,凯司令若是排第二,怕怕是没有人敢称第一。
栗子蛋糕
栗子蛋糕是凯司令原创,也是近百年来的台柱子,让原本不产栗子的上海,却和栗子解下了不解之缘。不像后来那些只以栗蓉点缀其上的栗子蛋糕,凯司令的栗子蛋糕是扎扎实实的。将栗子炒熟后,去壳剥肉,加糖研磨手打泥做成栗蓉,再在外层裱上厚厚的白脱鲜奶,置于蛋糕胚上。从前的栗子蛋糕吃来口硬,后来又加了鲜奶油进去,变得香甜醇厚,吃起来是满满的栗蓉淡香在口腔中弥散开来,细腻绵长,讨人喜欢。
哈斗
牛利
凯司令的哈斗比老大昌还要有名,最外一层的巧克力酱,也是最传统的做法。还有牛利,小小巧巧的一枚,两片绵软的外胚中间,满满满满夹上一大团鲜奶油,因为外型颇似牛舌,所以名字也取了“牛脷”的谐音。外胚看来像面包,口感却不是一味细腻,反而是酥松易碎的。表皮上又撒了细细的糖霜,甜度就像那个年代的分寸感,恰到好处的适可而止。
有的人来凯司令,专门就买这两样,那味道是要亲自尝过才晓得的。
国际饭店
三十年代的“远东第一高楼”,是当年纸醉金迷的上海地标,也是那个年代名士名媛们不可错过的社交地。这里的甜点下午茶,从那个年代传承而来,见证着一个世纪的不尽风流。而今浮华褪去,经典的西点口味却一直没变。侧门的西饼屋,依旧每天排着长长的队伍,自然少不了老上海的阿姨爷叔,又是还能看到衣冠楚楚的老克勒出现,就为这个味道。
蝴蝶酥
太远的不必说,即便三十年前,在国际饭店喝杯咖啡吃块蝴蝶酥,还是一件奢侈事。蝴蝶酥其实不难做,可要做得好,却也不容易。一般的蝴蝶酥脆归脆,可是平平瘪瘪,总少了几分酥松与香甜。国际饭店的蝴蝶酥,两片“翅膀”蓬起来,弯弯卷卷的弧线还真像欲飞的蝴蝶。又酥又脆不必说,奶香浓郁又不腻,吃完后回味起来舌尖还有股子自然的清香。除了正统蝴蝶酥,国际饭店还有一种加了芝士粉和胡椒粉的咸味芝士蝴蝶酥,黄油香里的奇妙咸味留连在唇齿间,勿要忒嗲哦。
酒醉蛋糕
看上去有点像拿破仑的酒醉蛋糕是老食客才知道的招牌限量点心,杂糅了中式与西式的做法,据说光是酥皮制作就要花上两小时,蛋糕里还要放白酒,全上海会做的师傅也就两位而已。糖粉酥皮中间夹着添了白酒的清蛋糕,淡淡的酒香中和了甜味,温和的滋味让人的心情都不禁微醺起来。
我姆妈就很喜欢这个酒醉蛋糕,小编以前去买时问过“里面人”,酒醉蛋糕每天两批,一批早上9点多,一批下午2点多,卖完就没了。运气好的话中午饭点还能买到早上剩余的。但有时候一些客人来一买就是三五十份,一下去了一半,排在靠后些的吃客就只能扑了个空。
下午茶套餐
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在大堂点上一份下午茶套餐,将特色西点一网打尽,饱足口腹之欲。套餐包括酥皮类和糕点类,份量不多,也称不上最精致,但都是新鲜制作的,口味不会差,最主要的还是追忆到了一份情结。不过老字号的“脾气”也是人尽皆知,无论是蛋糕还是蝴蝶酥还是下午茶,每天都是售完为止,不早些去可能真的会白跑一趟!!
说到哈尔滨食品厂,有一位老顾客的话,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阿拉屋里厢住在茂名南路,光顾哈尔滨食品厂淮海门店三十多年了。小辰光,放学回去路过哈尔滨,就有浓浓的奶油味道,但口袋里没钱;后来谈恋爱了,和女朋友在淮海路上逛马路,我就买哈尔滨食品厂的点心给她吃,买西番尼,告诉她‘喜欢你’;现在我儿子都长大了,他非常爱吃杏仁排,我和老婆晚饭后散步就买‘哈氏’糕点回去给儿子吃。”
西番尼
杏仁排
“阿姨,今朝啊有杏仁排了伐?”一旦听到肯定回答,可要眼疾手快称上一点。淮海路上的哈尔滨食品厂,被上海人常叫作“哈氏”,当俄式面包遇见了洋气娇嗲的上海话倒也别有腔调。杏仁排作为当家花旦之一,老派又扎实的奶香,与焦脆醇厚的杏仁香气恰是绝配。
早前门店翻修之后,哈尔滨开始在店里做起了现烤现卖的小蝴蝶酥,很多人还是喜欢烤得稍稍焦一点。如今在店里这么一烤,整条街似乎都能闻到黄油暖暖的浓浓的香味。
80岁的老大昌,在今天这四家老字号里,只能算是小弟弟。可是身在上海,仿佛很难不注意到它。70、80年代,毛脚女婿上门最“扎台型”的礼品就是老大昌的奶油蛋糕,十块八角一只,堪称当年的“奢侈品”。虽然有过一段蛰伏,现在的老大昌已是开了遍地。2014年重回淮海路,更是好一番风风光光。咖喱饺、西番尼、掼奶油……卖相不花俏,扎扎实实都还是当年的味道。
咖喱牛肉饺
海派咸味西点代表的“咖喱牛肉饺”,必要现烤现吃,口感才是一流。若是店面不够大,连设备都放不下,所以也不是每间店都能吃得到。上好牛肉剁随后炒熟,与咖喱、香料、黄油搅拌,包入酥皮烤制。别看小小一只,一口咬下,馅料却仿佛是涌入口中,浓郁的咖喱味道还带点微辣,简直称得上“惊艳”!
哈斗
吃完咸的再来点甜的,曾经险些在上海滩近乎绝迹的“哈斗”,也是识货的老底子上海人最爱。外型上有点像手指奶油泡芙,但质地更坚硬一些,正统的要分三层:最外面一层是浇注在面包外胚上的巧克力浆(就像凯司令的那样)。或许为了口感清爽,老大昌用的是奶油浆,烘烤冷却后,变成一层厚厚的外衣,再撒上白嫩嫩的杏仁片收尾。其次一层是松软的面包酥皮,既酥且韧。最后一层是黄油打发的白脱,代替传统鲜奶油,口感更为绵实。
不过,别看这哈斗个头十足大,因为烤发的缘故,咬下去倒是酥软的。夏天时好蘸着凉牛奶吃,又是一种滋味。
冰糕
老上海冰糕,是老大昌王牌中的王牌。没有眼下量产雪糕的粘腻感,吃起来真好像微甜的雪化在舌尖上。看似简单的食物,做法其实讲究,鲜牛奶要在冰箱里放到半冰半水时才拿出来打,多一分太硬,少一分不酥,到底冻多久,可是个考校经验的事儿。冰糕里的核桃一定要用炒的,一斤核桃半斤糖,炒成焦糖色,混在奶糕里,时常给舌头一个脆脆的惊艳邂逅。
除了传统原味,还有芒果和巧克力两种选择。记得先排队买单,再去冰箱排队取货,要么阿姨会跟你急!小小一盒的童年感,真叫意犹未尽哦。
德兴坊 1927
最后说的这家,现在上海90以后的小囡应该算是非常陌生了吧。德兴坊是上海的一条老弄堂,也是最早开始售卖法式面包的西点店。如今的德兴坊是2003年重出江湖,接手的是当年老字号的后人,行事做派都透着低调。西点是地道海派混搭法式,据说宗旨就是不添加香精,馅料全部坚持自制,对于老吃客们来说,图得也就是这份放心。
拿破仑
招牌之一的拿破仑蛋糕,相比常见的西式拿破仑稍有些不同。酥皮烘烤得不必非常松脆,而是依附在奶油上有了软软的口感。说是奶油,其实还混合了黄油,也就是老上海说的“白脱”。如此一来,点心整体上的口感变得更厚更干,反倒和软酥皮成了绝配。一口咬下,能感受到奶油慢慢化开的过程,嗅觉中充满着黄油酥皮的香气,一切都是记忆中的味道。
加拿休
加拿休蛋糕是另一款人气产品,别看卖相普普通通,这名字可是来自法语canne à sucre的音译,最早是指铺在蛋糕上的那层糖粉。德兴坊的加拿休蛋糕,将糖粉换成了可可粉,洒在蛋糕表面,口味上更显香浓一些。蓬松绵软的蛋糕吃起来却有微弹的咬劲,蛋糕胚层里夹了很薄的奶油,细腻润泽的口感点到即止,层次也更显丰富。
这些老字号能存活到现在,不仅仅是上海人对那份甜品的热爱,相信更多的是多少年来品质和记忆的传承,就这点,要我说现在的那些网红店怎么比?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