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科技改革开放一直发挥着先锋、引领和攻坚破冰、探索跨越的试验田作用。向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的上海,正在加速形成对全球创新资源具有强大吸引力和配置力的创新生态。原始创新力如何转化成推动产业与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今天,就让我们打开申城科创园区的早晨,去感受那里的生机与活力。
一天之计在于晨,旭日东升,叫醒你的或许是闹钟,但醒科创园区的,一定少不了来来往往的到站地铁:“张江高科到了”、“紫竹高新到了”、“漕河泾”到了……9点的早高峰,在这些名字里自带科技含量的轨交站点,一波波人潮从地下涌出,奔赴周边的科创园区。
杨龚轶凡就是人潮中的一员。在走进位于“大创智”的办公室之前,他总会买一杯咖啡,开启忙碌的一天。他最青睐的品种是拿铁,按他的话说,拉花的过程很像创业:“要经历上百次的学习和模拟的过程,又能把你的创新力融入进去,很像一个创业的过程。”
为了解决国产化训练芯片卡脖子难题,2020年,杨龚轶凡携硅谷海归创业班底入驻“大零号湾”,创立“泰则半导体”,专注研发高性能通用型AI芯片。
短短三年,8人初始规模已增至62人,近一半人才来自杨龚轶凡的母校——一街之隔的上海交大。本月底,泰则将在大零号湾喜迎第三次搬迁,新办公区面积足有1400平方,相比企业发家时,大了至少20倍。
2005年入校时的“闵大荒”,而今摇身一变竟成了“创业福地”。在杨龚轶凡看来,这是因为有了人才、技术、氛围的加持,这些元素缺一不可。“我们有上海交大,有交大校友,有很多人才支持。包括市场这块,整个创业的氛围,都很好。我们也非常期待能够在‘零号湾’茁壮成长,最终完成从小公司到巨无霸的蜕变。”
八年前从零起步,而今滋养出3000余家像泰则这样的硬科技企业,飞速发展的大零号湾,其实自带科创血统。早在2002年,这片区域就诞生了上海第一家以民营企业为主体运作的高新区——紫竹高新区。依托高水平研究性大学,打破无形之墙,二十年间,这里基建扩容,“政、产、学、研、资”等创新要素高效协同,区域定位迭代升级。
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核,从远郊到市区,一片片科创热土在申城版图上破土萌发,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的同时,也要让扎根于此的“创新有机体”生机勃勃。
杨浦“大创智”湾区加速器内,一家新入驻的企业渴望就地搭建朋友圈。面对面头脑风暴说开就开,前来迎新的,既有上下楼小伙伴,也有园区运营方。
如何让创新要素在同一片“热带雨林”下碰撞流动,激发出更多活力?“大创智”想的办法是:共浇土壤、共享生态,线上线下充分挖掘。8.2平方公里内每一个空间,无论是园方发起,还是园区企业做东,每年都会以官方名义都要举办至少1000场交流活动,而看不见的“民间联谊”就更是不计其数了:一场篮球、一顿午餐、一杯咖啡,化学反应无处不在。“我们是想要充分打开这样的场景。”大创智园区综合管理部主管马平川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只有让各种连接交流充分发生,盘活各层面的功能,创新的动力才会源源不断。”
夜幕降临,“大创智”灯火通明。每一栋点亮的楼宇背后,都有一群奔跑新赛道的年轻人。
到2025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突破2.6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20%左右。华灯璀璨的科创雨林,造就了夜上海的另一种精彩,更凝聚起上海追梦具有国际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澎湃动力!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