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死里逃生
1973年,还在初中的肖向阳因病毒性心肌炎导致了3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几度停跳,被紧急送往当时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普照、郑振声、钟颂平、刘惠新等十几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组,紧急抢救这位特殊的病人。医护人员7天7夜的看护,终于把肖向阳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然而治疗还没有结束,他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当时的起搏器在国内可以算得上是第一代,大小像上世纪70年代的收音机,刺激心脏导线通过从体外插的导管送到心脏的部位,使用时病人只能躺在病床上,虽然会很痛苦,但这是当时唯一可以抢救心脏停跳的方法。本不能插太久的时间,因为肖向阳一直病情反复,整整插了100多天。等到要出院拔出导管时,已经和血管黏膜黏得很紧。陈普照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联系外科医生会诊,终于小心地处理了导管,减少了肖向阳的痛苦。
02
共话过去
对于那段时间的住院经历,肖向阳一生难忘。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的陈纪言教授,正是当初抢救组组长陈普照教授的儿子,对当年父亲抢救这位特殊的病人从小就印象深刻,“我会听他说起向阳的故事给我听。因为他要经常晚上不回来,然后回家里头,匆匆忙忙又回去抢救”。当年抢救组的另一位医生郑振声教授,今年已是耄耋之年,忆起当时的情形回忆道:“他(肖向阳)一有问题,搞得我们很紧张,全员都要紧张起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需医疗中心主管护理师钟颂平,就是当年专护组的一员,那年她刚刚毕业。回忆起往事历历在目,当天正好毕业典礼聚餐还没完,就接到领导紧急电话,马上参加内科危重病人的专护。之后几个月的陪护中,心脏按压的次数多到已经记不清了。
03
重拾希望
终于,肖向阳活了下来。然而这次的死里逃生并没有让厄运结束,过了2年,意外再次发生,突然晕厥的肖向阳再一次被送到医院,主治医生仍是陈普照教授。尽管在医院时病情有所控制,但对肖向阳而言,曾经的危险再次降临,不仅对生命产生威胁,还会吞噬内心的信念,毕竟当时他还不到二十岁。不过不同之前,这次安装的虽然也是体外心脏起搏器,但可以随身携带,虽然对正常生活仍有很多不方便,可至少不必一直躺在病床上。而且一段时间后,起搏器仍在好好的工作,肖向阳开始对生活再次充满了希望。两次的救命之恩,几年间的频繁接触,肖向阳也和陈普照教授一家成为了朋友。
04
医学进步
第二代体外心脏起搏器在病情稳定后就取下了,肖向阳的心脏健康又维持了十几年的时间。没想到1992年肖向阳又一次心脏停跳,被家人送到医院。肖向阳讲道,迷迷糊糊的状态下,仿佛听到沉重的脚步声。像是命中注定一样,又是陈普照教授救了他。当时陈普照教授的研究生,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的董吁钢教授讲到,当时不理解老师陈普照教授为什么总是守在肖向阳的病床前,然后同事告诉他其中的渊源。因为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加之技术也不断进步,这一次安装的心脏起搏器就是植入体内的,对生活几乎没有影响。到了2000年后,因为起搏器电池快要耗尽,肖向阳更换了第四个心脏起搏器。陈普照教授过世后,陈纪言教授接过父亲手里的接力棒,继续做肖向阳的“心脏顾问”,定期随访。他告诉我们,向阳的心脏现在几乎是完全正常,心功能也非常好。
05
医学温度
从4次的诊治经历和4代起搏器可以看到,医学在这40年来取得巨大的进步。而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医学的人文关怀也同样重要。当钟颂平拿出40多年前为肖向阳这个病例所写的演讲稿时,我们更是感受到那份温暖。曾经那些不可或缺的,现在仍然不可或缺。医学,从来都不是冰冷的。
记得有位老护士说过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
我们的职业就是挽救千万人的生命
这是何等的神圣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