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西安发生的本土疫情引发关注。过去15天里,西安新增了234例确诊病例,覆盖11个区。仅22日一天加上23日0至13时,西安就新增了91例确诊病例。目前,西安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71个。
病毒在社区隐匿传播 西安痛失防控“先机”?
10、21、42、52、63,这是近5日西安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例数。22日深夜,西安通报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筛查结果,发现阳性人员127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轮全员核酸检测中,更多的确诊病例被发现来自封控区外。西安方面承认,疫情进入病例报告的高峰期,出现隐匿性传播,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传播。这一点,从21日新增的52例确诊病例可以得到印证,这52人中,有21人为此前确诊病例的密接者,或是因同楼有确诊病例被管控,而另外31人都是主动到核酸检测点采样后才确诊。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认为,西安9日报告首例确诊病例,到最近一周病例突然开始快速增长,说明当地错失了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的“先机”,导致病毒在较大范围内悄然传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目前,西安已有三条比较明晰的传播链。前两条传播链的起点分别是隔离酒店工作专班成员和某门诊部药房的工作人员,因发现、控制较早,没有进一步延长。
但第三条长安大学本部家属院传播链在一家餐厅被放大,成为本轮疫情较为集中的一处暴发点,感染者中已经出现了多位三代传播病例。长安大学的病毒从何而来,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明确结论,但从流调信息来看,源头疑似指向机场,这条传染链上的首例患者与境外输入的确诊病例曾在同一天出现在咸阳国际机场。
不过,西安本轮本土疫情究竟是否由机场传播引发,目前尚未有结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王伟炳表示,西安疫情多线传播,且有两条传播链的传染源头尚不明晰,给当地的前期防控带来一定难度。王伟炳在分析了官方发布的流调信息后指出,西安最早的病例有可能在12月4日就被感染,但直到9号才有患者确诊,以德尔塔毒株传播的速度,这期间可能已经发生几代传播。此外,随着疫苗接种率越来越高,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的比例增加,隐匿传播风险也随之上升。
执行“防控11条” 城市按下“暂停键”
防控形势严峻,西安下决心提级管理,从12月23日零时起,对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给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
22日傍晚发布的十一条措施,包括在封控区严格实行“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每户家庭每2天由1人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其他家庭成员除在疫情防控、城市运转保障、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行业工作外,一般不外出。除防疫需要和民生保障外,非生活必须场所暂时停业等。
此外,为及时有效发现和控制传染源,阻断疫情传播,西安已启动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王伟炳指出,西安的疫情尚未见顶,仍处于上升期,未来一周将是关键,鉴于当地病例分散、波及范围广、传播路径不明晰等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全面封控、展开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等措施,对于尽快阻断传播链能起到重要作用。
外溢风险如何阻断?
到目前为止,西安疫情已外溢至广东东莞、北京、陕西延安和咸阳、河南沈丘、山西运城6地,外溢病例至少10例。
西安方面已着手加强防范,倡导全体市民“非必要不离市”,确因特殊原因需离开西安的,除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还要提供单位(街道)证明及相关审批手续;暂停全市长途客运班线,出租车、网约车不得进入中高风险地区,也不得出市区运营。此外,咸阳国际机场国内航班也已经全部取消。
胡善联指出,地区间应加强协防工作,及时互通核酸阳性人员及密接者的信息,面对不断出现的变异病毒,相关地区应重视和加强流行病学追溯调查和病毒全基因检测工作,尽可能做到精准防控,降低社会经济成本。
王伟炳补充道,可以利用大数据及时发现风险人群,并展开分级分类的管控,此外,相关人员也应配合各地管控举措,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医疗机构更要保持灵敏度,对发热人员做好筛查和流调。
王伟炳进一步强调,近期各地散发的疫情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病毒不断在变异,防控的意识不能变。对个人而言,在公共场所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依然是最有效阻隔病毒的方式;医疗机构尤其是发热门诊也应时刻保持警惕,承担起“哨点”作用;而从社区层面来讲,需做好外来人员,特别是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排查和管控。
应对奥密克戎 加强针要不要“混打”?
胡善联还提醒,“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仍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尤其是眼下,病毒新变种奥密克戎席卷全球,我国的天津、广州、长沙等地相继报告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用两个“非常”对奥密克戎发展形势作出了最新研判,他表示,该变异株传染性非常强,并有扩大趋势,防控任务非常重,绝不能掉以轻心。
胡善联指出,面对输入性压力,尤其要把好机场和陆地口岸两大关口。机场内应对国际、国内航班系统间实行闭环管理,全员工作、服务不交叉,对输入病例实行点对点转运,此外,还应对相关岗位人员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及时开展加强针接种。
提到最近民众关心的加强针该怎么打,王伟炳注意到,就在23日,张文宏团队公布了加强免疫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混打加强针更有效”。王伟炳表示,近期确实有不少科研团队对此展开研究,不过,异源接种加强针的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加以支持。而针对奥密克戎免疫逃逸能力强于其他变种的情况,也期待能尽快研制出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疫苗。
目前,中疾控专家给出的建议,仍是首选使用原接种企业生产的疫苗,至于“混打”加强针的安全性,必须在具有资质的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平台上得到验证。这与世卫组织本月16日发布的新冠疫苗混打接种临时指南相一致,世卫组织表示,随着研究深入,将重新评估“混打”的优势和风险。
正如钟南山所说,应对奥密克戎,要尊重知识、尊重专家,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做到精准追踪、科学防控,最大程度减少对社会生产的影响。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