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时节即将开启
今天21时25分18秒,迎来“立夏”。每年阳历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开始,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迎来夏天。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故又叫巳月、初夏、槐夏、孟夏。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鸣叫,接着可以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时节即将开启。“立夏”节气,人们要顺应这一转变,及时调整好起居生活。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夜卧早起,避免疲劳;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和呵护,睡好午觉,以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志安闲,心情舒畅,切忌大喜大悲;多食果蔬类、谷薯类这些清淡、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如山药、小麦、玉米等。
新一轮强降雨伴随立夏来临
今起,新一轮强降雨将影响南方多地,长江中下游一带将再现大范围暴雨天气,相关部门密集发布了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等多个预警信息。目前,全国一些地区陆续进入汛期,多部门也对防汛工作密集作出部署。
新一轮强降雨来临 三个预警齐发
今日迎来“立夏”节气,从全国的天气来看,南方的强降雨值得关注。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预计未来三天,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及华南北部有一次强降雨过程,重庆南部、湖北、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等地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降雨过程最强时段为5日白天至6日夜间。
具体来看,预计4日20时至5日20时,西南地区东部、江汉东部、江淮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重庆南部、湖北东北部和西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部等地有暴雨(50~60毫米),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120毫米)。
针对这次强降雨过程,4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水利部也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根据预警,4日20时至5日20时,安徽西部、河南南部、湖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其中,安徽西部、湖北东部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此外,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湖北东部和西南部、重庆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
强降雨接踵而至 有地区降雨量破历史同期极值
近期,强降雨可谓一轮接着一轮抵达南方,一些地区的降雨甚至已经打破历史同期极值。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4月29日以来,南方地区出现分散性强降雨,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局地降暴雨或大暴雨。
其中4月29日浙江开化154毫米突破4月历史极值,30日江西宜春高安局地降特大暴雨(328毫米),5月3日广东江门局地降特大暴雨(289毫米)。
另据中国天气网报道,5月3日晚间,广东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水,南部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暴雨导致多城市城区路段积水。据统计,2日到4日,广东全省共发布过8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气象局5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介绍,5月,南方陆续进入汛期,天气形势复杂多变,西南、江南、华南等地强对流、强降雨天气诱发的突发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将可能增多。
据介绍,除了上述7日至9日的这轮强降雨过程,8日至10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还将先后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汛期来临 多部门部署防汛工作
当前,全国一些地区已陆续进入汛期,近期,多部门也对防汛作出部署。
4月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就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五一”节和汛期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环节,深入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发现隐患立即整改,一时不能完成整改的要严格落实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坚决停产、停工、停用。
近日,中国气象局也发出通知,要求全力做好2018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通知要求,灾害性天气要能报得准,更要把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出去。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观测技术手段,强化实况监测和短临预警,发展无缝隙、全覆盖、智能网格预报,提高汛期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和预见期。
另据水利部网站的消息,根据年初气象水文预测分析,今年长江流域气候年景总体偏差,主汛期长江上游降雨正常偏多,长江中下游降雨偏少,需警惕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引发的区域性较严重洪涝或干旱灾害,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从3月下旬开始,长江防总就先后派出7个检查组,对四川、重庆等9省市防汛抗旱准备情况和丹江口、陆水、江垭等7座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情况开展了检查。
5月2日,珠江防总也召开防汛会商会,分析研判近期流域雨水汛情,安排部署流域新一轮降雨防御工作。按照国家防办要求,5月2日珠江防总组派广西工作组赴一线检查指导降雨防御工作。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