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记者到第一人民医院找到主治医师李培明的时候,他正在给患者看病。他带我到他的办公室、打开一个病人的病历本,中间的位置夹着这张纸条。
李培明把这张纸条钉在了病历本里面,似乎要永久保存着。 网上关于这张纸条的图片太多,画质也很模糊。当我亲眼见到这份“原稿”时,被工整、漂亮、有力的字体感染,都说“字如其人”。 李医生说:“当天中午,我刚结束一台手术。特意去看望了这位患者。”李医生的习惯是,在患者手术之前都会探望一下。一是核对患者信息,二是希望给予一点安慰。 “他突然就把纸条给我了。”李医生说,患者当时盖着被子,纸条貌似从被窝里拿出来的。
患者68岁,男性,12年前接受过胃癌手术。由于一年前接受了喉癌手术,现在不能开口说话。与人交流只能靠纸和笔。李医生接过纸条打开看了一下,被内容感动了。跟患者说了一句:“谢谢。” 术后,李医生把纸条给同事看,同事看过之后拍照放在了朋友圈上,这件事就被传开了。
患者已经出院。 很多媒体的标题都是:“患者术前给家人留字条:如有意外不得为难医生”。采访下来我只能预测:这张纸条是患者特意留给医生的,只不过内容是叮嘱家属。那纸条给谁的区别在哪呢? 我和李医生交流,他尽量回忆当时的细节。患者不能说话,当这样一张纸条递过来的时候,李医生第一直觉是写给自己的。 “他经历过几次大手术,现在比较瘦削。他可能觉得这次手术对他打击比较大,有这样一张纸条让我安心做手术。”李医生如是说。 如果这张字条是留给家属的,病人大可写好后直接交予家属手里。我为什么一直纠结、或者说纠缠于纸条到底是给谁的,李医生一句“保护”给了我答案。 “他是为了保护我,我感觉得到。”
在当下医患关系的氛围中,我不想说是“紧张的氛围”,我想大部分的医患关系还是和谐的。但是假设悲伤发生了,家属会不会由于情绪激动而做出不理智行为?这样一张纸条的出现,莫名给医生一个保护伞。 事实上,患者的家属并不知道有这样一张纸条的存在。或许患者的意思是“术后成功就当纸条不存在。反之,这张纸条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李医生特意跟我强调:“这位患者的家属是很讲道理的家属。”
患者女儿婉拒了我们的采访申请,只是说:“我支持我父亲,他这样做也不是出乎我们的预料。因为他这个人一直很正直,我觉得他这样做还是蛮理解医生的吧。” 网上关于医患关系的新闻、评论太多了。老先生也应该感受到了现如今医患矛盾的存在。一张纸条背后,内在于可能是:“放心做手术,我保护你。” 换位思考,当至亲之人躺在病榻上,治疗前“活着”,治疗后反而XX,患者都会情绪崩溃的。关键在于患者能不能理解、情绪能不能控制、对医生是不是信任。 信任这事,真不是有条条框框可以说的明白。患者、家属是否信任医生尽了全力;医生是不是信任自己的良心、尽全力救治;谁说得清啊。 只能感谢老先生,给了我们一次温暖的机会,和讨论的契机。
(看看新闻网记者:刘仲萌)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