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江面一桥飞跨,这周,长江之上又添一个超级工程,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通。
创下十项世界之最、技术问鼎全球,大桥种种显赫头衔,不少人已经耳熟能详。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大桥的诞生整整历经15年,光一个桥位就研究了5年。
沪苏通大桥技术设计负责人、中铁大桥院集团华东分公司党委副书记郑清刚介绍说,这是一个“四选一”的过程。从苏通大桥下游3公里、5公里、8公里,再到苏通大桥上游40公里处,设计团队从水流速度、河床冲刷、航道和河势的稳定等多重角度论证,最终选定了目前的位置。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吴越,曾担任浦东首席规划师,在他看来,跨江大桥的建设,是需要技术实力、经济实力等相匹配,毕竟沪苏通大桥的投资高达150个亿,这在十多年前,并不是一件容易拍板的事情。
对沪苏通大桥翘首以盼的,不止是规划者、建设者。
大桥开通第一天,张家港人黄波,就迫不及待地成为了第一波体验者。“盼星星盼月亮”,他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
黄波工作在南通,家在张家港,每周往返两地。虽然仅一江之隔,但是以往的路途却没那么顺畅。
张家港没有火车,过江通道只有苏通大桥或者通沙汽渡,但苏通大桥时常拥堵,坐渡轮最短也要一个半小时。而现在,时间被缩短到了45分钟。
往来江北江南之路,从此有了通畅大道。通过与大桥同步开通的沪苏通铁路,苏中苏北地区与上海的时空距离,也大大缩短。
南通市发改委副主任唐国平说,过去南通人乘火车,只能向西、向北,无法向南、向东。随着沪苏通大桥开通,南通不再“不通”,到上海66分钟,到无锡40分钟,南通与上海以及苏南的联系更加紧密。
12年前开通的苏通大桥,让南通由“轮渡时代”进入“大桥时代”,与外部沟通的物资流、现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10年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27%。而现在,依靠沪苏通大桥,南通加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交通区位优势更加突出,这为南通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
吴越认为,沪苏通所引发的,不仅是长三角内部的互联互通,更大层面来看,这是撬动长三角与外部区域联动,"对外投射"的契机。
吴越展示了五张图,从1980年至今,每隔十年,长三角以及周边的路网建设,持续加多加密。另一个变化,从最初每个城市服务自身为主,到现在连片成网,出现更高层级的协同,也就是“一体化”。
这也意味着,差异化发展和能级提升更为必要。“我们可能要设计高速的高速,有一些是要过境的高速,把重大的人流节点,和重大的物流节点连接在一起”。只有如此,才能切实做到对内互融互通,对外高速投射。毕竟,长三角一体化,不只是长三角本身发展需求,还有着在中国东海的“黄金海岸”中段,引领全国的责任和担当。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声波 孙悦 通讯员 戴浩)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